胡清宇
微信版第1502期
如果要给绩溪画一幅画,那画面一定是小河蜿蜒,岸边绿树婆娑,粉墙黛瓦;如果要写一首诗,那韵脚一定是群山逶迤,遍地飞花点翠,泉水淙淙……
每当撰写文稿或是向远方来的朋友介绍县情时,我常常引用古人的诗句 “泉从山骨无泥气,玉漱花玎作佩声”,这是宋朝杨万里的《新安江自绩溪发源》;还有王安石的《夜过徽岭》 “晓渡藤溪霜落后,夜过徽岭明月中”;如此便能诗意地构勒出家乡的山川风貌——绩水徽山。
绩溪因水得名。古籍载:“县北有乳溪,与徽溪(今翚溪河)相去一里,并流离而复合,有如绩焉,因以为名。”堂堂“新安大好山水”,古徽州一府六县,唯独绩溪以水命名。在这片112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沟谷纵横,河流交错,2公里以上的河流136条,总长831公里。主要河流登源河、扬之河、大源河,三河流域面积582.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2.65%。绩溪,这个水做的名字,恰如一棵空谷幽兰,青翠欲滴,芳香四溢,让人引发多少遐想和向往。
汩汩泉水在崇山峻岭中发端,汇流成溪,潺潺流出青山的怀抱,以一种从容的姿态穿行于大地,历史在长满青苔的石缝中诉说着沧桑与神秘;世代生息于斯的人们随时随刻都有訇訇的水流之声在身旁环绕;无数条清澈的溪流串起了整个绩溪,给绩溪以生命、希望和四季分明的人间大美景致。
在河边成长的相遇,是我一生的眷恋。
三河交汇(丁晓文摄)
我的老家在绩溪县的南端,与歙县接壤,这里的海拔全县最低,登源、扬之、大源三条县内的主要河流在此交汇,注入练江,汇入新安江,地名称作临溪。河流把山川大地连成一片,构成了原生态的生存环境。
临溪昔为水陆码头,乃徽州重镇,素有“小小绩溪县,大大临溪镇”之称。遥想当年,河中舟楫成排,岸边店铺林立,骡马群群,行人阵阵——老家的那个小村名叫“上塘”,即源于村后有两口大水塘。泉滴成涧,溪汇成河,聚水成塘,塘水灌田,祖祖辈辈沐朝霞夕阳,披一蓑烟雨,开辟出全县闻名的大田畈----上塘畈,种植稻麦、栽桑养蚕,期盼着五谷丰登家族兴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段艰难的岁月里,父辈们起早贪黑战天斗地,生活依然十分贫困。
乡村的孩子生来就苦,每日里赶路上学,还要放牛、砍柴、打猪草,河中嬉水成为最大的乐趣,小伙伴们赤身扑入河中,潜水摸鱼,仰泳比拼,无拘无束,尽情释放着童真。少年光滑的皮肤被清水浸润,小鱼吮咬着脚趾,惬意无比;玩累了,就躺在沙滩上,痴痴地望着蓝天白云,生发出几多懵懂的心事和无边的遐想——折一根苦竹杆,系上绵线和铁勾,在石头缝里扒一只小虫作饵,选一处浅急水滩,用脚搅昏河水,小鱼便逆水咬饵,鱼竿使劲一拉小鱼就上钩了,然后挥动鱼竿在空中旋摇,走向岸边,一节课的功夫,就能钩上十几二十条色彩斑斓的小鱼,我们把这种捕鱼的方式叫“抽鱼”。夕阳西下,小伙伴们用柳条串起“抽”到的小鱼,挎着猪草篮,牵着牛,嬉笑打闹着回家;远远望见自家的屋顶上飘起了缕缕炊烟……
雨季来临,河水暴涨,河里的鱼逆流而上,水库溢洪跑出许多养殖的“家鱼”,这时村边田畈水圳里的鱼就多了。大哥便赶紧上山砍伐水竹,用铁丝扎成一个帘子,带上我和弟弟去圳里“搭鱼床”。选一处落差较大水面较窄的水段,用石头堆成坝,中间留下缺口搭上“鱼床”,用树枝水草把“鱼床”围实,那些鱼儿顺着湍急的水流扑进“鱼床”便乖乖地成为我们的“战果”。天刚蒙蒙亮,大哥带着我和弟弟去“收鱼”,只见白花花的大鱼小鱼在“鱼床”上欢蹦乱跳……
从小嬉水长大便懂“水性”。参加工作后游览过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湖,也曾在大海上航行,面对狂风恶浪、汹涌波涛,内心从不畏惧。记得有一次到桂林旅游,我就跳进漓江的支流遇龙河里畅游一番。家乡河流赋予的这种“水性”,其实就是人生征途上知难而进的勇气和胆略。
河流养育了绩溪,也成就了绩溪,河流串联起源远流长的千古文脉。徽商行走天下,宛如小溪流出大山,沿着新安江、长江走向远方;历代读书人的儿时,多像山中的涓涓细流,是那样细微而脆弱,而柔弱的身躯长大成人,一举成名天下知,诞为一个个显赫的名人,创造了灿烂的徽文化,闪耀在人类历史的星空。胡适先生曾引用杨万里的诗句来描摹家乡上庄的胜景:“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那“堂堂溪水”其实就是走出大山的徽州儿女啊!
先贤的品性无不体现着水的柔韧执着和至诚至善。绩溪人素以勤劳俭朴而著称。民间有一句世代相传的谚语“长长水细细流”,算是芸芸众生从河流中悟出的人生智慧,进而演变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想想也是,人生坎坷,惟有如细水长流那般从容淡定,方能行稳致远;居家度日,须节俭朴素,才能如水流不断,福顺绵延。如此“细水长流”,表达出绩溪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十多年前,本土一位商人创立了一个白酒品牌——“无梦徽州”,语出明代汤显祖的诗句“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造型古朴的酒瓶上印了一句话“长长水细细流”。我书房的博古架上就摆放了一个《无梦徽州》的酒瓶,每当瞥一眼就会心一笑:上善若水啊。
再遇河流,是跋山涉水之后的折返。
折返就是记住乡愁。回望家乡,家乡就是一条河,清幽的水,轻悠悠流,它是我生命的源头。记得1980年代中期我在乡政府工作,当时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全国,勤劳致富是时代最强音。记得在一份工作简报的发刊词中我写了一句话:“临溪而居,家乡几度辉煌;改革的年代,我们怎么办?临溪而叹,不如纵身一跃,中流急水助大潮。”
回首改革开放40年的光辉历程,靠的就是人民大众“纵身一跃”的拼搏,这既是时代的召唤,也是河水所赋予的想象力和生命力。如今,饥寒交迫的日子早已随风而去,丰裕的物质生活体现在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而河流的变迁则是家乡发展最生动的见证。
曾几何时,河道污染严重,垃圾成堆,只待汛期涨水冲走。党的十八大以来,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确定了“文旅强县、生态立县、创新活县、和谐兴县”的工作思路,依托丰富的文化和生态资源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林长制”“河长制”的管理模式和经验在全省推广;长期困绕乡村建设的生活垃圾实现了“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投资百亿的绩溪抽水蓄能电站,首轮机组已于2019年建成发电;还有投资2.34亿元总库容1052万方的扬之源水库也已动工兴建,全县正聚力打造“水清、河畅、岸绿、鱼跃、景美”的特色生态水域。
登源河风光(丁晓文摄)
走进今日绩溪,无论县城还是乡村,但见河水清澈,碧波荡漾;故乡的溪流依旧多姿多彩,曲折处如条条彩绸,深沉处如块块碧玉,激动时则如交响乐雄壮激昂-----勤劳勇敢的绩溪人赋予了河流新的内涵。人们在河边劳作、在河边散步休闲、在河边骑车垂钓、翩翩起舞,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美丽画卷,吸引着八方宾客来到这个“养生福地、美食天堂”旅游观光;绩溪正以清新秀美的姿态走向世界。
对河流的眷恋,就是对人生的感悟。河是一种启蒙,河是一种激励,河也是一种隐喻。在这片被河水滋润的土地上,我们守望着人间的烟火,奔波的行囊里装满与河一样弯曲的命运和永远向前的希望。家乡的河流就是慈母的背带,系着我童年的梦想,青春的希冀,系着一生的情怀;在岁月流逝的喘息中,我时刻感受到河流的慈爱、执着和坚定。
绩溪,流淌在心底的河。家乡的过去历经坎坷,真正的美丽在未来——河流大地,花开两岸,清波奏响幸福的歌声。
(作者单位:绩溪县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