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琴
微信版第1519期
“秋光无际碧天虚,袅袅风情一棹徐。翠荻迢遥横海雁,丹枫萧瑟洒湖鱼。空余寒浦流胥岸,无复荒城忆阖闾。何事苏台悲湮废,千载凭吊总欷歔。”清代诗人胡扬祖的一首《胥河怀古》,道出了古老胥河两岸的美丽风光,同时也对今人忘记伍子胥开凿胥河的功绩寄寓了无限感慨。
胥河又名胥溪河、伍堰河,全长 31 千米,是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梅渚镇定埠街道与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定埠街道的一条分界河,也是中国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它西起高淳区固城湖,东至溧阳朱家桥,连通青弋江、水阳江和太湖等流域,流经定埠、东坝、郎溪、高淳、溧阳等地,最后注入太湖。河上桥梁众多,连结着河流两岸。河的北岸称为北定埠,属于江苏省高淳区;南岸称为南定埠,属于安徽省郎溪县。虽然现如今胥河两岸分别隶属两个省,但两地自古即为一体,两岸的文化风俗也近乎一致。
忆大将伍子胥,寻胥河初诞生
胥河历史悠久,根据记载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胥河的诞生也是与吴国大将伍子胥有关。这样的说法最早记录在北宋的《图经》中,“昔吴王阖闾伐楚,以伍相带兵,因开此溪(胥溪河),以通漕运。”再则,在北宋水利学家单鄂的《吴中水利书》中,钱公辅也持如此观点:“公辅以为伍堰者,自春秋时吴王阖闾四年(前 511 )用伍子胥之谋伐楚,始创此河以为漕运,春冬载二百石舟,而东则通太湖,西则入长江,自后相传,未始有废。”持相同观点的还有明代学者韩邦宪,他著有《广通镇坝考》,其中对胥河的建设历史以及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考证与介绍。
相传楚平王昏庸无道,听信小人的挑唆,将伍子胥的父兄杀害,伍子胥便逃到吴国,受到吴王的重用。楚平王死后,吴王想要讨伐楚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陆路运输军需粮草成本太高,两国之间也没有一条骨干河流,于是,吴王就命伍子胥开挖运河。伍子胥乘船进入太湖,经宜兴、溧阳、芜湖实地考察河道、制定方案。于是人工开凿了胥河,连贯起了上游皖南和下游宜兴的自然水道。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带兵攻进楚国,掘了楚平王的坟墓,为亲人报了仇,也为后世留下了这条古老的运河。
千年风雨,几度兴衰
胥河自开凿以来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不同时期,胥河展现了不同的兴衰面貌。
从春秋的吴国到五代南唐,胥河一直能全程通航,为古代定埠带来了繁荣。然而,胥河所在地地势落差较大,河道狭窄,导致水流湍急。若雨水过多,水流直逼太湖会导致下游洪涝灾害;雨水较少的时节,河水干涸,致使行船停歇。因此,需要修筑堤坝来保证水流的稳定。唐大顺二年(891),曾修建胥河五堰。南唐末年废除五堰,导致太湖水患加重,因此宋徽宗政和七年与宣和七年之间,多次开挖胥河,给太湖流域带来了两次水灾,随后朝廷就命令修复五堰。
宋末元初,胥河下游河道因为年久失修,两岸水土流失,河床抬升,导致胥河淤塞中断。明朝建都南京,为了让浙江和皖南的漕运避开险要的长江,朝廷决定重新起用胥河。于是调用农民、工匠几十万人浚深胥河13.3公里,并于分水堰旧址附近建石闸,便于通航又能节制水流。并在此设巡检司、税课司、茶引所,负责来往行舟税收等事务。同时开挖胭脂河打通石臼湖和秦淮河,这样苏南和浙江的船只就能通过这条航道到达南京,皖南的船只也可以通过水阳江、石臼湖、胭脂河、秦淮河到达南京。通过胥河,航船上溯直入长江,可以到达皖赣湖广等地,下行可驶入苏锡常和浙闽等地。
明成祖迁都北京后,江浙的漕运改成由镇江渡江北上,胥河这一航道不再重要。永乐元年(1403 )把石闸改为土坝,直接引发了正统六年和正德七年的两次大洪灾。胥河地位的低落一直持续到清朝末年,北洋政府时期,军阀混战,陆路交通堵塞,定埠等安徽地区粮食北运受到限制,便由胥河经东坝运输粮食到无锡、苏州、上海一带,胥河又繁盛起来,往来的商船使胥河两岸兴起了小集镇。
今朝立新,全面绽风采
新中国成立后,我的祖父自外地迁居胥河岸边的定埠,可以说我的家是伴随着新胥河一起成长起来的。
据爷爷回忆,胥河两岸物产丰富,六七十年代人们经常推着木船、木脚盆去河里摸鱼摸虾。现如今,胥河也一直经常聚集着垂钓者,他们常常满载而归。我小时候胥河还没有拓宽,岸边有很大一块滩涂,土壤肥沃,居民在上面种植蔬菜瓜果。滩涂上还有一片片芦苇。
1990年,胥河恢复了航运功能,成为苏皖之间重要的航运通道。2019年,芜湖中江桥完工通车,芜申运河安徽段全面打通,从芜湖到上海的江上距离缩短了118公里,可以满足1000吨级的船舶常年通航。
胥河作为芜申运河的一部分,也让定埠港得到了发展。在定埠港还被称为定埠码头的时候,我的父亲就在那里工作。那时候的定埠港是以私人承包、小规模商业活动为主,商业运输大多是临时性的,时而繁忙,时而停滞。如今,定埠新港重新开港,综合码头岸线占地面积276亩,岸线长640米。定埠港综合码头的改造项目总投资4.6亿元,设计年吞吐量255万吨,年通航能力290万吨,共有8个500吨级兼顾1000吨级泊位,1400平米商务服务办公区。定埠港综合码头为定埠人民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定埠的经济发展。我的父亲也成为定埠港综合码头物流公司的一名正式工人,他见证了定埠港的成长,胥河的重新繁荣。
胥河也形成了特有的定埠民俗文化。古胥河附近战争、洪水频发,疾病灾害让当地百姓更加期许美好安稳的生活,于是百姓把这种愿望的实现寄托在宗庙神灵上,以祠山神张渤、五猖神和降福菩萨张巡为主,各地的大神小仙都能在这里得到香火供奉;也奠定了定埠繁复的民俗文化与活动,有跳五猖、庙会、出菩萨、小马灯、大小锣鼓等。特殊的年份和节日,胥河两岸都会举行隆重的降福庙会。仪式上有神秘生动的跳五猖、小马灯表演;有丰富精彩的出菩萨巡游、少女扮演的挑花篮队伍;有热闹喜庆的大小锣鼓声。近年来,许多民俗都被列入国家级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夜深了,定埠港依旧灯火通明,吊机吱呀声,装满货物的船只的轰鸣声、卡车的鸣笛声……与胥河汇合成五彩斑斓的画卷,述说着千年的故事,散发出古胥河典雅敦厚的韵味,展现出新胥河蓬勃发展的魅力。
(作者系郎溪人,安徽师范大学马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