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漆画溯源——兼以旌德漆画为例
来源:宣城历史文化研究 作者: 发表时间:06-19 17:07

网络版第1536期


漆  画  溯  源

兼以旌德漆画为例

江强宏

漆画自古依附于漆器而存在,而漆和漆器早在新石器时期就被原始人类认识和使用,那时类人猿在生产生活中不经意地发现,漆树上割下来的汁液涂抹在工具和器物表面,能生成一种坚固的膜,即能保护器具又显得美观,由此诞生了漆器,形成漆文化。何为漆器?漆器就是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美术品等。漆器是漆艺的主体,是立体的,具有实用性,漆艺是漆工艺和漆艺术相结合的具体表现形式,漆艺技法很多,主要有彩绘、嵌漆、刻漆、堆漆、雕漆、磨漆等几大类,传统漆画是通过漆艺手段制作在漆器表面的装饰画,而现代漆画是从传统漆艺中脱胎而来,是绘画与技艺完美的结合,是平面的,具有欣赏性。旌德漆画,顾名思义是旌德本土的,以漆为材料作的画,具有独特的地域性、艺术性,其技艺特点是彩绘,它的存在并非偶然,是受徽州漆艺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千百年来,历经民间艺人不断的坚守、保护、传承和发展,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才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兴的画种。2014年旌德漆画作为传统美术入选安徽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一、漆器的探索阶段

新石器时代属于漆器的探索阶段,主要表现为原始人类将漆用于生产生活的器具上,据《韩非子·十过篇》记载:虞舜做食器用过漆,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一件漆器木碗,距今已有7000多年。另据2020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发布,浙江余姚井头山遗址,发现两件人工涂层痕迹的木器,涂层中含有中国漆抗原蛋白,被确认为人工漆,将中国乃至世界使用漆的历史提早到8000多年前,说明杭州湾以南的宁绍地区是漆文化的起源地,而此前已发现的跨湖桥文化和河姆渡文化是漆器工艺的主要早期发展区域和主要传承者。新石器时代漆器的技艺只是简单的涂饰,以红、黑为主色调,一般是髹朱饰黑,或髹黑饰朱。到了商周时期,随着人们的审美观的提高,红、黑两种漆色已不能满足审美需求,进而探索起将漆器镶嵌贝壳、宝石和金银等装饰物,即“颜色不够珠宝来凑”,其时漆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彩绘与嵌漆成为主要的装饰技法且时常结合使用。

二、漆艺的发展时期

战国和两汉是我国漆艺发展的鼎盛时期,主要表现为将装饰材料“漆”用作绘画材料,出现了我国最早的漆画作品,不少漆画实物已成为国宝级文物。这一时期由于青铜器的衰落,漆器乘势而上取而代之,形成了漆制造空前繁荣的局面,可谓“无物不漆”,从杯盘茶盏、弓箭甲胄及棺椁等各种生活用具到具有观赏性的几案屏风,全部都有漆器制品,漆器已融入全部社会生活中。战国和两汉时期漆器制作工艺开始革新,除了基本的彩绘、镶嵌、髹涂外,出现了夹苎胎(也叫脱胎),同时开创了新的装饰工艺技法,如针刻、铜扣、金银箔贴花、锥画、堆漆等,最流行的装饰技法是彩绘和锥画,其中彩绘应用更为广泛。这一时期漆器的主色调仍为黑、红两种,特点是色彩丰富、线条奔放、勾勒交错、气韵生动。装饰纹样盛行动物纹、云纹、几何图案。

三、漆器的繁荣时期

大唐盛世时期,经济发达,文化昌盛,漆器的发展与盛世一样空前繁荣,突出的成就是工艺技术的进步,主要是金银“平脱”的盛行、螺钿镶嵌的发展、雕漆的出现,还有堆漆、夹绽造像和剔红等无不体现当时高超的漆艺,而且所有漆器彰显富丽堂皇之美。不仅如此,对外交流锦上添花,如,日本发达的漆器工艺“脱活干漆”和著名的“莳绘”,是经由日本遣唐使和东渡的大唐高僧,于唐朝时传入日本,是受到了中国“夹苎造像”和“描金”技法的影响。宋代的美学崇尚极简风,制作的器皿、器物,造型简朴,但漆器则不然,出现两个极端,即极简的素髹和极繁的雕漆,素髹(一色漆)就是在器物表面涂上一种颜色的漆,别无装饰,体现了宋代漆器的时代特点;雕漆则在器物表面刷出一定厚度的漆,而且要一层一层地刷,再在漆层上精细的雕刻花纹,风格独特。元代的漆器在宋代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尤以雕漆成就最高,其特点是漆层肥厚,花纹层次感很强,刀痕不露,磨工大于雕工。外观淳朴浑成,细部则极其精致,如安徽省博物馆藏张成造乌间朱线剔犀盒,质感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元代雕漆与汉夹苎、唐平托、宋素髹并称为中国漆器四大杰作。

四、漆器的辉煌时期

明清时期是漆器制造的辉煌时期,出现了官造漆器和民间漆器且形成共存共荣的局面,漆器的制作技艺达到了新的高度,并创新了雕填工艺,造型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时代面貌。这一时期漆器制造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将两种或多种髹饰技法结合在一起,突破了单一技法的装饰,使漆器更加绚丽生辉、光彩夺目、而且髹漆工艺与建筑、家具、陈设相结合,由实用转向陈设装饰,推动了漆器制造业的蓬勃发展。还涌现出许多漆器名家,如张德刚、包亮、方信川、江千里等。话说明清时期是漆器的辉煌时期,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一部古代漆器工艺专著《髹饰录》,由明代隆庆年间(1567-1572年)安徽新安平沙(今属黄山市歙县)漆工黄成所著,该书分乾、坤两集,集漆器工艺之大成,总结了我国古代漆器工艺的丰富经验,为古代漆器的定名和分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直到今天都影响深远。

五、现代漆画的应运而生

漆器作为有8000年历史和独具特色的艺术品,其中蕴含着漆艺与绘画的完美结合,传统的漆画说白了就是古代彩绘漆器上的装饰画,而现代漆画建立在传统漆艺的基础之上,融合了现代审美理念和现代绘画技艺,也就是说,传统漆艺中的漆画孕育了现代漆画,现代漆画在传统漆文化中注入了现代的思想理念,又从传统漆画中汲取营养,不仅拓展了现代漆画作品的题材、创作风格,还丰富了现代漆画的思想性、艺术性,其意境更为深远。中国现代漆画从上世纪20年代末发展至今已近一个世纪,主要归功于民间艺人和漆艺家的自觉探索,将漆器装饰转向纯艺术画种,如吴埜山作于1929年的《象耕图》的原件被发现,就是开启中国现代漆画的最好印证,再者,新中国成立之后5年一届的全国美展,也可看出中国漆画已真正走上了独立画种的道路,如1964年的第四届全国美展就有来自福建、四川、山西的多幅漆画入展,1984年的第六届全国美展漆画作为一个独立画种与壁画、雕塑同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这一切都充分表明新兴的、独立的漆画画种已得到官方、社会和学术界的认可,由此迎来了中国漆画高速发展的新阶段,成为当今世界漆画大国。

六、旌德漆画的传承和发展

旌德历史源远流长,已查明的新石器遗址表明,早在五六千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置县于唐宝应二年(763年),距今有1260年历史。旌德位于皖南腹地,东临苏浙,南接徽州(今黄山市),西依太平(今黄山区),北枕皖江,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旌德境内重峦叠翠,气候湿润宜人,土地肥沃,自古境内多漆树,油桐树,为漆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先天条件。旌德是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其漆画与徽州漆器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徽州漆器所蕴含的漆艺与中国传统漆艺一脉相承,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徽州螺甸漆在宋代被誉为“宋嵌”,菠萝漆被选为贡品,明清两代漆器工艺空前繁荣,雕漆、金漆、雕填、戗金、螺甸、漆画等争奇斗艳,蔚为大观,而更重要的是明代徽州漆工黄成编著的《髹饰录》是我国古代唯一流传至今的漆艺专著。

徽州漆艺对旌德漆文化和漆画艺术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彩绘、雕漆、螺钿、镶嵌、刻漆等徽州漆艺在旌德得到了很好的承袭,尤以彩绘(即纯粹在漆器质地上用色漆绘制图案)最为普及,这可从民间的家具、用具和古建筑上的漆作得到验证,如有着900多年历史的国保单位旌德文庙,其大成殿屋顶上的四方连续、角隅纹样,1300多年历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江村,村中的徽派古建筑梁额上的漆饰图案及宗祠大门上的门神都是彩绘漆艺。旌德漆画与全国各地的漆画一样,从传统漆器中脱胎而来,经历几代人的薪火相传和艰辛探索、实践,才形成了具有独特地域性的漆文化和漆艺特征,而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画种“旌德漆画”,可追溯到1983年10月,江延根创作的《今日山村》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农民画展”。旌德漆画历经数百年的发展,道路并非平坦。例如,明清时期,微商的迅猛发展,使旌德的文化盛极一时,加之优越的地理环境,丰富的物产资源,漆器制造成为旌德的一朵璀璨艺术奇葩,到了清末,由于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则逐渐走向衰落。再如,旌德漆画自古都依附于建筑楼阁、庙宇以及漆器家具、用具等之上,虽然有着独特的风格,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已淡出了人们的生活,赖以依附的物质环境被改变,给漆画工艺的延袭、传承、甚至存亡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加之漆画学习需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学习周期长且短期内很难收益,由此对漆画技艺的传承构成了严峻的挑战。面对挑战,近年来,旌德漆画传承人在尊重传统个性特征的基础上勇于创新,一是在制作材料上进行创造性转化,摒弃传统单一选材思维模式,尝试在复合板、金属板、油画布、瓷器等不同材质上作画,二是在创作技艺上拓宽视野,将传统漆画技艺糅合国画、油画等技法,使旌德漆画更富有灵动的时尚气息,迎合了不同人群的物质需求,将几乎濒临失传的旌德漆画又完好地承续了下来,而且增添了新的活力。

【责任编辑:admin】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