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明清山水写生画家之领袖梅清——纪念梅清诞辰400周年(上)
来源:《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 作者: 发表时间:07-26 10:34

王景福

网络版第1552期

明天启三年(1623),我国诞生了一位被誉为“明清山水写生画家之领袖”——宣城人梅清。400年来,对中国绘画史作出杰出贡献、且创立了名垂青史的“宣城画派”的这位山水画宗师,人们始终铭记心怀,并将其画品、画风传承绵延。

屡试不第而后华丽转身

梅清出生于宣城梅氏中最为显赫的文峰梅氏。

梅氏是宣城的大姓,清朝雍正年间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曾这样赞誉宣城梅氏:“上江人文之盛首宣城,宣之旧族首梅氏。匪特仕宦科名甲于遐迩,而文章经济理学名儒,自有宋以来,彬彬郁郁,绵亘辉映。”(1)梅氏家族在仕宦、文章、经济、理学各方面皆出类拔萃,其最主要的有宛陵梅氏和文峰梅氏两支。文峰梅氏与北宋大诗人梅尧臣所属的宛陵梅氏同祖别支,均以五代时期任宣城掾的梅远为始祖。大约在南宋嘉泰年间,文峰梅氏的始迁祖太七公迁居柏枧山,繁衍出后世蔚为显赫的宣城文峰梅氏家族。梅氏以其绵延时间之长、名人之多、成就之大,历来被称为宣城的名门望族之首。即使放在全国的范围内考察,似乎也没有哪个家族能与宣城梅氏相比肩。

自梅氏始祖梅远迁居宣城至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一千多年来,宣城梅氏繁衍至41世,其间人物众多,名人辈出,著作纷繁,成就不一,难以尽述。宣城梅氏是个诗歌的家族,除几乎人人能诗外,他们还多才多艺,善书工画,成为“三栖”艺术家,可谓敛众美于一身,擅名一时。在这样的家族中,明清时期诞生了一批以梅清为代表的杰出的画家群体,也在情理之中。除梅清外,梅氏中善书工画者还有梅朗中、梅庚、梅喆、梅梦绂、梅蔚、梅南、梅翀、梅琢成等,他们也正是宣城画派的重要组成人员。明代著名文学家王世贞由衷地感叹:“从夸荆地人人玉,不及梅家树树花。”(2)

梅清,原名梅士羲,字渊公,号瞿山。明天启三年(1623)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出生在宣州城内。梅氏家族世居柏枧山口,祖父辈时始迁居宣州城里。当时祖父梅守极与另二位叔祖父居于城内,叔祖父梅守和在宛溪畔筑平绿阁,梅清于1654年始卜居于此,将平绿阁更名天延阁,与其从父梅鼎祚的天逸阁相望并峙。

梅清祖父梅守极,字建甫,号斗枢,万历丙子举人,先后担任安吉、高唐、冀、通四州知州,升南京户部江西司员外郎,督理淮安关榷。所至有惠政,今安吉县的梅溪即因其得名,并立庙祭祀。父亲振祚,字伯起,号引虹。太学生,仕文华殿中书。梅清兄弟五人,都有诗才,他排行老四,故有“梅四渊公”之称。明崇祯二年(1629),梅清7岁,入宣州西北百余里的黄池旧第家塾中读书、学诗、习画,嬉戏,度过了一生中最愉快的童年时光。梅清幼时就对绘画产生兴趣,曾对着山林树木自学绘画。但父亲管教甚严,不许他信手涂抹。“余髫时嬉戏,妄弄笔墨。见壁间溪山云树,辄彷佛得之。先君严,惮戒弗许。”父亲督促其应童子试,梅清开始闭门苦读,“攻苦无昼夜,久而不知其疲。”(3)

崇祯十一年(1638),梅清16岁时父丧,这一年,他通过童子试,成为一名秀才。此时,他向桐城人方文(字嵞山)学诗,继尔与从侄梅朗中、梅磊一起学诗,相互唱和。服丧三年,梅清一直多病,好在母亲张氏支撑着家庭,使梅清能苦攻书史,安心继续举子之业。明崇祯十五年(1642),梅清年满20岁,游扬州、金陵,将其所作诗词及往来赠答的诗句编辑整理成《休夏草》,由顾梦游作序。(4)这是梅清的第一本诗词集,此后,每隔一段时期,梅清都注意将自己的诗作及交往赠答的诗句编辑整理成册。从南京归来后,由城内迁移到城东三里的稼园。明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灭亡,第二年四月,清军南下,先后夺得了扬州、南京。经过这次烽火战乱,梅清家族遭受了极大的打击,致使家道败落。在这段移居农村的日子里,梅清专心治学、写诗作画,有时还亲手劳作,因而有机会接触农村生活,体验农民的苦乐,并感受到他们淳厚朴实的思想感情。

梅清画像(亚明作)

虽然他在乡村过着吟诗作画的隐逸生活,却未能平息内心对于前程的渴望,放弃对于功名的追求。顺治六年(1649)他的好友施闰章考取了进士,这不免对梅清心灵产生了极大的触动。顺治十一年,梅清赴南京乡试,考中举人。此后,他从顺治十一年冬到康熙二十七年(1688),前后40年时间连续十度赴京参加进士考试,但始终落第未中,最后一次赴试已是66岁老人了。这十次赴试,最初是为了功名,之后,追逐功名之心随着一次次落第,渐渐淡化。之所以还要参加后来的应试,个中原因,不外乎给族人一个交代,同时,最重要的是借应试之机,可以走南闯北,广交志同趣合的诗友画友,丰富自己的阅历,增添自己的艺术素养。追逐功名、梦想仕途的失败让他不断反思自己,他自嘲道:“瞿山老风尘,三年一行役。浮名走天下,纷纷复何益。”最后痛下决心:“誓归南山南,吾自适吾适。”(5)还是放弃功名,做自己想做的事。自此,梅清放弃功名利禄的诱惑,一心投入到诗文、书画的创作中,完成了他一生中的华丽转身。

应该说,梅清一生从多次赴试落第到成为名闻遐迩的一代山水画宗师,除了自身奋斗和努力,就是家族文化的影响。

才艺的磨砺和升华

梅清屡试不第,非但没有遭到朋友们的冷落和歧视,反而引起京城朝野上下文士争与之交,诚如《清史稿·列传·文苑》里所说“试礼部不第,朝士争与之交,王士祯、徐文元尤倾倒焉。”

这之后,梅清潜心于游历交友、诗书画创作。

在常人的印象中,梅清的著名是他的山水画。其实,梅清不仅是一位以画黄山而出名的山水画巨匠,而且还是一位“以诗名江左”的大家,是“宣城诗派”早期的核心人物。

梅清《峭壁听松图》

(1675年作)梅清出生在历代士宦之家,家庭藏书极为丰富,自幼就有着优越的条件,加上他“少负美才”“读书竟昼夜不寐”的刻苦好学精神,所以他能“少年鹊起即参时彦”“长而淹贯百家”。他的挚友著名诗人施闰章曾云:“余友梅渊公积学工诗,其所梓近体久见推于海内。”施氏这段话写于顺治元年冬,时梅清仅22岁。他早在20岁之前就辑有《稼园集》二卷。梅清32岁乡试得中举人之后,先后把早中年大量诗作加以整理辑成《天延阁删后诗》十六卷及《赠言集》刊行于世,晚年辑《梅氏诗略》一书。他的好友汪懋麟(蛟门)曾在赠梅清诗中赞到:“宣州才人称独步,少年力学工诗赋。已见破壁凌青云。”字里行间便可明显地看出梅清的诗在当时的艺坛声誉已非同一般。他的另一位好友顾景星(字赤方)也曾用“文采都官后,风流得介孙。赐书藏五世,操誉冠诸昆”的诗句高度称誉梅清的诗歌成就。

梅清诗自由奔放,不事雕琢、不受格律拘束,若行云流水,舒卷自如。语言风格独特,写平凡生活小事,寄寓深沉的感慨;写山川雄伟气势,以其纵横挥洒的笔调,多变的章法,深受李白、杜甫、梅尧臣和梅家一门诗人的影响。他长期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自有其深切的感受和由此而激起的艺术灵感。

梅清的诗得到同时代许多著名文学家和文学评论家的评价。邓汉仪说:“渊公……当山水秀邈之地,骋朝夕晤对之娱,发为诗歌,既冲远而雅静,复高健而英奇,当代诗流,未有能过之者。仆于是窃羡渊公际会之美,为足助发其才思也。”

梅清晚年除将平生所写诗作辑成《天延阁删后诗》,刊行于世。还辑有自唐至明的108家梅家诗作,汇为《梅氏诗略》。雄峙清初诗坛的大诗人施闰章对梅清的诗推崇有加,非常钦佩,曾为梅清的《天延阁删后诗》撰写的“总序”中称:“梅氏诗盛自都官(梅尧臣),渊公(梅清)之所为若此,因宜克称其家也。以至远近名流,倒屐相迎,衔杯拈韵,兴会淋漓,主盟骚坛,后学藉以振起。”(6)正是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促进了梅清在绘画艺术上取得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山水画至清代,以“四王”为首的画坛正统派,泥古不化,陈陈相因,缺少生气。而梅清却另辟蹊径,从对山水的写生中寻找灵感。康熙九年(1670)初夏,梅清登临泰山。当他登上泰山之巅,异常激动,泰山壮观优美的景色使他为之陶醉,开阔了心胸、拓宽了视野,激发了他讴歌赞美壮丽河山的热情。他在诗句中写道:“我写长松堪十丈,但恨幅短毫难放。……兴欲飞神龙,变化非蛟螭。岱宗大夫为吾师,凌霄立岳始称奇,雷霆风雨相追随。”并即兴创作了一幅《泰山图》。  

康熙十七年(1678)六月,梅清首度登上了皖南名山黄山,进行写生创作。在盛夏溽暑之中攀山,同行者纷纷挥汗如雨难耐,唯梅清觉得美景撩人,乃生平之快事,不觉辛劳,并作长诗《黄山纪游诗一百韵》详细地纪录了这次壮游。他与同行者们首先由仙源宿松谷庵,当晚半夜即起,披星戴月地往云门峰、石笋峰前进。自云门峰底一路攀爬上行,莽榛蔓草、杖短难拨,登至峰顶后下瞰左近的石笋峰群,梅清叹说“昨为仰面尊,今为培塿末”。石笋峰观已俨若小土丘,乃大呼“从此识黄山”。

康熙二十九年(1690)三月,68岁的梅清应友相邀赴歙县作客,第二次登游黄山。梅清此次登临黄山,再次为黄山奇绝的景致倾倒,为自然造化之精妙叹服。虽然年岁已高,但仍步履轻松,遍览诸峰,不舍一石一松。梅清一生中只登过两次黄山,但这两次黄山之行,却给他带来了一生的创作之源和无尽的创作灵感,诞生了大量的描绘黄山奇松怪石飞瀑云海的山水画作品。梅清许多山水作品都是以黄山为题材的,而他这些作品之所以至今还散发出新鲜的艺术气息和魅力,在很大程度上缘于他对写生的注重和践行。像黄山的松谷、翠微寺、鸣弦泉、天都峰、云门、慈光阁、文殊台、光明顶、汤池、狮子林、浮丘峰、莲花峰、炼丹台等名胜景地,梅清都曾亲自游览,反复描绘。所以清代学者沈涵说:“无此画兮山不出,无此山兮画不出。”梅清自己也在画册上题跋曰:“余游黄山后,凡有笔墨大半皆黄山矣。”

除了游历和写生,梅清一生中重与同道交往,取百家之长,丰富自己的艺术创作。他交游之广,正像他的好友顾梦游所说的那样:“余友梅渊公,国士也,当幼时便与天下人相交结。”(7)他的文采和为人,他的诗画都令四方友人倾倒和折服。可以说,当时上至名噪一时的文人雅士、高官显爵,下至隐逸寒士、僧侣佛道都与梅清有过交往。如昆山的徐乾学、徐元文,济南的王士祯,本乡的施闰章、唐允甲、俞绶、倪正、沈泌、徐敦,太平的汤燕生,南京的顾梦游,扬州的汪懋麟,杭州的徐继恩、丁澎,芜湖的萧云从,徽州的程䆳,虞山的王翚,桐城的姚文燮,山阳的丘象升,武进的白彦良、庄冏生、邹祇谟、释本月(旅庵)、石涛、喝涛、澹公和隐士陈祮(吉裘),还有文章太守曹冠五,宣邑令邓性(天谓)、袁朝选等,以及同族诸人。

在当时宣州,梅清可以说当仁不让地成为诗画领袖,他所居住的天延阁自然成了艺术活动中心。他的诗画在当时就成为众人追捧的艺术珍品,徐元文、王士祯这些名望突出、地位显赫的大学问家对他的作品都极力推崇。御赐状元、官至大学士的徐元文把布衣梅清引为莫逆之交,显然是梅清过人的才华、高尚的人格吸引了他。徐文元曾到宣城做客,受梅清之邀一同登临敬亭山,互相唱诗酬和。

康熙五年(1666)冬日或康熙六年(1667)初,梅清结识了来宣城寓居的年轻画家石涛。此后,梅石二人开始了长达20余年的交往,画艺上的切磋对两人的书画艺术的提高和嬗变起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

梅清《江湾高松图》(1678年作)

在梅清的艺术发展过程中,王士祯对梅清的引导和推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王士祯少年即有文名,顺治十二年中进士,诗文名声远播大江南北。王士祯扬州为官期间,多次邀请梅清游秦淮、扬州,并竭力向扬州的徽商介绍推荐梅清的作品。王士祯评价梅清:“宣城梅孝廉渊公清,别号瞿山,以诗名江左,画山水入妙品,松入神品。数年来罢公车,辑《梅氏诗略》十二卷……又写黄山天都、莲花、云门诸峰,备极烟云变幻之妙。”(8)因为王士祯的推介,梅清在南京、扬州一带声誉鹊起,直抵京城。其作品可谓是炙手可热,上至高官名人,下至寻常百姓都以藏有梅清一画而荣。

梅清因为常去徽州一带,也结交了不少当地的诗画名家,与他们一起吟诗作画,或结伴外出写生。黄山画派代表人物渐江(1610-1664)和梅清一样,一生都与黄山结下不解之缘,都以描绘黄山作为自己的一生追求,以致于史上亦称渐江和梅清为“黄山画派”巨匠。这种共同的爱好,将两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顺治十五年(1658),渐江曾到宣州梅清的天延阁做客,并作《天延阁》诗赠梅清。

康熙二十二年(1683)秋,梅清应邀赴南京参与纂修《江南通志》。来自江南省内的53位名流同聚于南京贡院,梅清当然不忘交友、赋诗和作画。中秋前后,众人泛舟秦淮河上,宴饮赋诗,篇什互酬。他们又在蔡龙文的懒园举行秋宴,还在曹溶的寓所观赏书画,梅清将自己收藏的宋代大画家李公麟的画卷和《大观帖》拿出请曹溶题跋。此外,他还为主持这次修志的两江总督于成龙作《松石图》。

与此同时,梅清还热衷于家乡的公益事业。康熙八年(1669),他倡募重建宣城泰和门外通演武场的宛津桥和南直街南的衍水桥,他的乐善好施以及积极为地方公益事业做出的贡献,使他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尊敬和传颂。自康熙十二年(1673)起,10余年间,他还承担了《江南通志》《宣城县志》等州县志书中的山川、人物、艺文部分的编纂修订。

梅清的一生都与游历、交友紧密相联,广泛的游历、交友,使他跳出了自己狭小的生活圈子,浸淫于壮丽的河山,沉醉于与同道们切磋、交流,使他的视野更加开阔,心胸更加坦荡,他的诗书画艺无形中得到了提高和升华,由一名默默无闻的画家成为为人仰慕的画坛宗师。

注 释

(1)清·张廷玉:《梅氏重修谱序》,《文峰梅氏家谱》卷首。(2)清·朱彝尊:《静志居诗画》,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3)梅清,“使者将按郡,先君督,应童子试。余始键户攻苦无昼夜,久而不知其疲。同学与从者皆病。是岁入学,先君倏见背,余年十六矣。居三年,多病,乃从病中学诗。余之学诗也,断自方子嵞山始。”〈序〉,《瞿山诗略》卷首,页2。(4)梅清,“余不敏,自束发即有志四方。思以诗文贽当世,首于壬午岁(1642)浪迹白门,萍寄萧寺。往来赠答有休夏草。顾子与治序之,此余问世初编也。”〈序〉,《休夏集》,《天延阁删后诗》卷六,页 1。(5)梅清:《天延阁删后诗》卷十一。(6)《宛雅三编》卷八。(7)梅清:《天延阁删后诗》卷三,顾梦游撰《新田诗原序》。(8)王士祯:《居易集》卷十四。(作者系《宣城历史文化研究》主编)

【责任编辑:zhanglingyan】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