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宣城老照片:政治军事(上)
来源:《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 作者: 发表时间:09-12 14:51

微信版第1580期

马 克 思 银 像

珍藏在旌德县档案局的马克思银像(国家一级文物),是目前全国唯一的一尊银像。银像高15.5厘米,重250克,纯银浇铸而成。底座呈正方形,边长5厘米,正面铸有印刷体俄文:卡尔•马克思。底座下方有两行俄文:“第六号,莫斯科铸造。”

1924年10月,这尊银像由肖劲光从苏联莫斯科学习回国时带回到江西安源路矿。1925年9月,安源工运遭到破坏。10月,时任江西安源路矿工会秘书的梅大栋(旌德三都人),受党组织派遣,秘密携带马克思银像回到皖南开展革命活动,后党组织遭破坏后,梅大栋被捕,房屋查封。马克思银像由梅大栋母亲、胞妹、外甥女冒着生命危险,精心保管得以留存,最后转藏至旌德档案局。(图/梓山人,文/方光华)


恽代英、萧楚女在宣师

恽代英(1895—1931),字子毅,湖北武昌人。1920年11月至宣城,任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教务主任,并担任教育学、修身和国文课的教学。他广泛宣传“五·四”运动的意义,组织学生阅读《共产党宣言》,大胆进行教育改革,使宣师的学风、教风有了很大改变。萧楚女(1891—1927),湖北汉阳人。1921年底至宣城任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国文教员,他向学生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组织发动“五·四”运动会和抵制日货的爱国运动,1922年夏遭反动势力迫害被迫离开宣城。(童达清)


王 稼 祥 故 居

王稼祥(1906—1974),泾县桃花潭镇厚岸村人。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对外工作的开拓者之一。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外交人民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六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三人军事小组成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总政治部主任兼八路军总政治部代主任,八路军军政学院院长,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委员等。解放后历任中国驻苏联大使、外交部副部长、中联部部长、中央国际活动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八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央外事小组副组长,十届中央委员等。(童达清)


董明德轰炸日军

1937年12月5日,中国空军第四大队第二十一中队中队长董明德,在由南京飞往南昌执行任务途中,意外发现正前往宣城的日军十八师团的先头部队——第52联队宣城支队,遂不断俯冲扫射,给日军以重创,延迟了日军对宣城的进攻。(童达清)


日 寇 侵 占 宣 城

1937年12月初,日寇第十八师团52联队以坦克、野炮部队开道,从广德西进宣州,与中国军队发生激战。由于当时在宣州的中国军队都是各战场的溃兵,人员归建和整休不足,武器弹药装备都未及补充,缺乏有效的统一指挥,在战斗失利后被迫撤退。1937年12月7日,宣州沦陷。日寇从东门攻进,一路烧杀抢掠,沿芜屯公路两侧,东起双桥集镇,西到八里岗,几乎没留下一间完整的房屋。城内没来得及逃走的百姓、伤兵遭到残暴的杀戮,大街小巷、河道水井,到处是累累尸体。随即,日寇还在宣州北郊、狸桥、水阳、孙埠等地制造了一系列的血案,犯下滔天罪行。(焦正达)


我军反日寇“扫荡”

1937年12月7日,日军占领宣城后,遭到我抗日军民顽强抵抗。1938年2月7日(农历正月初八)起,日军分三路四处“扫荡”。上图为2月8日驻湾沚的日军长谷川部队。下图为2月10日进犯团山镇的藤村炮兵部队。(童达清)


新四军第二支队官陡门大捷

1939年1月18日清晨,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粟裕和参谋长罗忠毅,率领第3团从驻地宣州狸桥塔山刘村出发,隐蔽迂回行军到芜湖近郊日伪军官陡门据点,发起突然袭击。战斗只进行了8分钟,歼灭伪军200多人,活捉57人,缴获机枪4挺、长短枪70余支及大量手榴弹、子弹和军需用品。本图为凯旋归来的第二支队指战员合影。(焦正达)


新四军举办胜利品展览

新四军成立后,活跃在广大敌后战场,歼灭了大量日军,缴获战利品无数,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猖狂气焰。图为1939年新四军在陈氏宗祠举办战利品展览。

云岭“陈氏宗祠”,建于清康熙七年(1668),新四军进驻云岭后,成为新四军军部大会堂,是军部召开各种大型会议、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举行军民联欢和举办战利品陈列展览的主要场所。1939年春,周恩来同志在此作了《新阶段的新关键》和《目前形势与新四军的任务》的重要报告。(魏良红据《叶挺摄影作品展》提供)


粟裕、罗忠毅、王集成在狸头桥

1938年9月,新四军第二支队机关进入宣州北乡,司令部在史家湾、东华里、上冯村、慈溪等地作短时停驻后,于10月正式移驻狸头桥。下图为1939年副司令员粟裕(左三),参谋长罗忠毅(左四),政治部主任王集成(左一)和司令部机关工作人员合影。(焦正达)


新四军第二支队教导队

1939年5月,粟裕主持创建的新四军第二支队教导队在狸头桥成立。教导队以“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为队训,以“为民族解放事业随时准备牺牲自己”为宗旨,集中以军训形式,培训支队机关、部队军、政、文化、技术干部,从整体上提高部队的军事和文化水平,带动更多的人加强部队和根据地各方面的建设。(焦正达)


新四军章家渡总兵站架设临时浮桥

章家渡(亦称章渡)位于泾县县城以西二十公里处,距云岭军部15华里,是军部通往苏南和国民党屯溪第三战区的要道,又是物资通过青弋江运输到军部的唯一码头。新四军军部进驻泾县云岭后,总兵站即移驻章家渡西头的董氏大夫第。章家渡总兵站下辖六个分站,担负着新四军人员输送、粮秣供应、通信联络、物资筹措、维持后方秩序、动员民夫支前等重要任务。图为新四军章家渡总兵站为便于物资运输和群众出行而架设的临时浮桥。(魏良红据《叶挺摄影作品展》提供)


军 民 鱼 水 情

新四军教导总队于1939年进驻泾县中村河两岸的各大祠堂和散落在中村远近的各自然村里,总队部设在董家村。叶挺军长经常来教导总队给学员们上军事课、作关于抗战形势与当前任务等专题报告。他在繁忙工作之余还走访当地群众,了解生产生活情况,关注群众疾苦。图为叶挺军长与儿童团员在董家村鸭子潭中游泳。(魏良红据《叶挺摄影作品展》提供)

(本图文选自宣城市政协编《宣城老照片》一书)

【责任编辑:zhanglingyan】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