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7期
耿崇喜
一年四季当中有两个月圆节举国同庆:一是正月十五元宵节,观灯吃汤圆;二是八月十五中秋节,赏月吃桂花饼。此外,这两个月圆节还有一个与生育相关的民俗活动,即“偷灯盏”和“摸秋”。
所谓“偷灯盏”,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二《偷灯盏》诠释:“一云,偷灯者,生男子之兆。”这里“灯”谐音“丁”(男),偷灯就象征着生育儿子,接香火,以期子嗣绵延。至于“摸秋”一说,清代梁绍壬在《两般秋雨庵随笔》中记载:“女伴秋夜出游,各于瓜田摘瓜归,为宜男兆,名曰摸秋。”摘瓜求子,大概是因为“瓜熟籽多”,取“瓜瓞绵绵,尔昌尔炽”之意。
说来说去,都是大人们的事,对于我们这些放牛娃而言,最感兴趣的是顺点吃的。
我第一次“摸秋”是在1951年的中秋节,那年我十一岁,还没入学。白天,我们商量好了,晚上去偷白胡子老头的石榴。
白胡子姓吴,半地主,他家多余的房地财产在土改时该分的都分了,唯独他门前一块菜园地没动。菜园地西边紧挨着王家的后墙,其他三面筑着七八尺高的围墙,南边是周家菜园,东边沿墙根是一条进村的通道,路边有一大块瓦砾地,荆刺丛生,北边的园门不偏不斜对着他家的大门口,留给我们唯一的机会是东北墙角那棵趴在围墙上的歪脖子桑树,攀上那棵桑树就可以下到园子里去了。
夜色初凉,月光如水。李兴家领着我们绕到周启友的家,沿着东边围墙墙根,蹑手蹑脚、探头探脑地摸到歪脖子桑树下,就像鬼子进村。到达东北墙角,李兴家、周启友踩肩爬树,下到园子里摘石榴,树上留一个、树下留一个传递果子,我在墙外接着。
当我接到五个石榴时,他们惊动了梧桐树上的乌鹊,周围的狗叫了起来。吴家丫头开门,东张西望,发现树上的龚芳元。吴家丫头是我们的同行,一个劲摇手,催我们快走。我们不是偷,用不着藏藏掖掖,就把所摘的八个石榴还给了吴家。白胡子老头一改往日之威严,低声下气地说,财产对他来讲是罪恶,摘光了才好。我们以为他在说反话,伸伸缩缩拿回石榴,你推我一把,我搡你一把,追打着溜了。
抬头观天,月上两竿,我们又去邻地里摸秋,一人揣了几个玉米棒才尽兴而归。
次年摸秋,幺婶对我说,你现在上学了,多摸点葱和蒜,还说葱代表聪明,蒜代表能写会算。出了门,吴家丫头说,你幺婶怀孩子了,吃扁豆好。我听了她的话,就摸了两口袋扁豆带回家。不久幺婶添了一个妹妹,幺叔埋怨我不该摘扁豆,应该抱个大南瓜。我向奶奶讨说法。奶奶告诉我,摸扁豆生女孩,摸南瓜生男孩。原来,“摸秋”有许多讲究,要摸带红色的农作物,像红薯、红枣、茄子、柿子,取“日子越过越红火”之意;不摸带白色的农作物,那是要撞邪气的。
摸了几回秋,也积累了一些经验。老实说,一般菜园地我是不进去的,怕把主人提留的种子摘了,挨家长的骂。其实呢,菜园地里也没有多少东西可生吃的。我喜欢到旱地里去“摸秋”,像花生、萝卜、山芋都是大面积种植,偷一点不会被发现,在衣裳擦一擦就能吃。当然,在野外“摸秋”要特别小心,往往会碰到蛇、野猪,猪獾这类让你跳起来的黑客;不过也有遇见兔子、刺猬这类可爱小精灵的时候。有一次,一只正在孵蛋的野鸡“扑棱”一声,从山芋地里起飞,翅尖划破我的脸,那次我被吓出一场大病。
“摸秋”不限于幼童小孩。一些相恋中的男女,往往在这日夜晚出门,瓜田李下,偷偷约会,农村人叫“搭青蓬”,在文人那里叫“窃玉”。
说起“窃玉”,我想了“偷秋”。我觉得在“偷秋”和“摸秋”这两个词当中做选择,“摸秋”更应景:一、“摸秋”不准带照明工具,只能在月亮底下凭记忆和感觉“摸”,碰运气;二、你可以摸我的,我也可以摸你的,互通有物,何来偷;三、作为丢秋一方,会觉得自家人缘好,庄稼种得好,被人相中是一大荣誉,一言以蔽之,人家愿意。所以,民俗学者将“摸秋”这一习俗归纳为:“摸秋”是劳动者的一次欢庆,是丰收者的一次慷慨,是老人们的一次回味,是孩子们的一次放飞,是姑娘小伙儿们的一次浪漫。摸秋是净化心灵的仪式,是对生活的小结和动员,是一种民俗文化。
然而,在我看来,“摸秋”这种民俗文化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中,更像秋天的萤火虫,说不明白经历了什么。大饥荒摸秋我见证过,不是摸,是哄抢;六十年代,“破四旧”,大兴“革命样板戏”,中秋节晚上既不赏月,更不摸秋,而是先“晚汇报”后吃月饼;八九十年代,大人们忙着买房、买车、供子女上学,孩子们一门心思想着考好大学,无暇顾忌这头来。
随着经济高速迅速发展,节味越来越淡,拜月、赏月、摸秋习俗渐行渐远,只剩下吃月饼一项了。
乡村文化振兴,“兴”的是人,“兴”的是产业。就拿“摸秋”来说,没人,谁去摸?没农作物,摸什么?
农民干的都是苦力活,劳动强度大,图什么?就图个温饱。一杯小酒,一碟花生米足以打发。现在在村里开个会不管饭,就那么点时间,还要搞这个培训,搞那个培训,这不是为难村干部吗?村干部为了交差,拿出一叠纸叫我们签字。究竟培训了啥?练习签名。我希望一切从实际出发,上面的干部不要为难下面的干部,下面的干部不要为难群众,要想两不为难,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洒脱一些,干干净净做一回落叶;要么放下架子,也到田间摸一回秋,看看是瓜多还是葱多。
(作者系广德市杨滩中学退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