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棠
微信版第1633期
我与宣砚初次相遇是在2013年9月,当时人们称宣砚为“龙潭砚”。
那年9月23日,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和宣城市政府共同主办第6届中国文房四宝文化旅游节,节庆期间我在同期举行的“中国龙潭砚(宣石砚)”旅游文化品鉴会上,第一次见到了真正产自宣城境内的优质石砚。看到一方方乌黑细腻、纯净如玉的石砚,我由衷地为宣城市感到高兴,因为宣城“中国文房四宝之乡”终于实至名归了,我等了10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当时,我不由地脱口而出:宣城产的纸,叫宣纸;宣城产的笔,叫宣笔;现在宣城又产砚了,那就叫宣砚吧。宣砚,由此而定名。
2004年7月,安徽省宣城市向中国文房四宝协会申报“中国文房四宝之乡”时,所辖地区有闻名世界的宣纸,有发源于泾县的宣笔,有产自绩溪县与旌德县的徽墨,唯独缺少一种产自宣城辖区的石砚。2004年9月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由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联合授予首批五个中国文房四宝特色区域产业集群中,将“中国砚都”授予了广东省肇庆市;尽管宣城市四缺一,依然将“中国文房四宝之乡”授予了安徽省宣城市。但向宣城市提出要求,尽快发掘地方资源,将缺失的石砚瑰宝找出来,以填补宣城石砚的空白。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10年的努力,终于在2014年发现了蕴藏在宣城市旌德县白地镇的龙潭砚,经考证龙潭砚即是唐代的“宣石砚”。
看见品质不凡的“龙潭砚”,作为时任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会长的我,心里自然有许多问题想向陪同的市、县领导及龙潭砚公司负责人进一步了解,譬如说砚矿是怎么发现的?砚山储量有多大?长期开发有没有可能?砚山如何保护管理?旌德砚山和婺源砚山地质结构是不是一样?等等。当时,旌德砚山成了我十分挂念的一个地方。
2013年12月,我如约来到旌德县白地镇龙潭砚公司,与砚矿的发现者、公司董事长黄太海先生一见如故。我们一起考察了洪川幽竹岭龙潭砚矿,又一同去婺源考察砚山。黄太海先生关于龙潭砚发现的经历让我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不惜倾家荡产保护砚山的举动又让我十分钦佩。要知道中国历史上的砚山大都是无序开采,发展到现在大多矿尽山空。龙潭砚山封山保护,一石不卖,这在砚界是史无前例的创举。龙潭砚石与歙砚石相比,质地毫不逊色。我希望黄太海先生珍惜优质砚矿资源,干一番弘扬文房四宝的大事业,并表示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将竭尽全力支持他发展。在和市、县领导交流考察体会时,我说了三个“想不到”:一是想不到龙潭砚与歙砚相比,毫不逊色;二是想不到龙潭山砚矿保护工作做得如此完备;三是想不到黄太海先生不仅痴砚爱砚,而且有勇有谋。我们要对龙潭砚发展大开绿灯,不断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加快对龙潭砚的学术研究,真正让龙潭砚成为“中国文房四宝之乡”的支柱产业和叫响全国的文化名片。
2014年4月,第33届中国文房四宝博览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期间,黄太海先生向我汇报,经专家学者研究和砚山实地考察,旌德“龙潭砚”即是早在唐朝受到李白歌咏的“宣州石砚”,自己带到北京参展的作品已正式更名为“中国宣砚”。“宣砚”之名,不仅与我在宣城所说不谋而合,更为巧合的是它与历史名砚“宣州石砚” 在石质年代、成分、纹理比对上十分吻合,这是多么神奇的一件事,真是天公作美。那次,北京展会上“中国宣砚”成了砚林中跑进的一匹“黑马”,受到领导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忙完展会之后,我带着9名文房四宝专家专程赶到宣城市旌德县,对宣砚矿山和产地进行实地考察和文化区域称号认证,经过严密地矿山取样、物证对比和历史考证,专家组一致认为这就是湮灭已久的历史名砚“宣州石砚”。2014年5月15日,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将“中国宣砚之乡”的称号郑重地授予了宣城市旌德县。
2014年6月22日,根据宣城市人民政府〔2014〕31号《关于将“安徽省宣城市——中国文房四宝之乡”特色区域称号,更名为“安徽省宣城市——中国文房四宝之城”的要求》,上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经批准后予以更名。
《宣砚》封面
黄太海先生没有辜负协会的信任,一如既往地科学保护开发砚山,倾力建设宣砚文化园,制定出宣砚省级标准,宣砚制作技艺进入省级非遗,持之以恒地开展宣砚学术研究,与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协作,创立而复研学实训基地,为传统文化的传播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当地学者、作家方光华先生受黄太海先生之托著述了《宣砚》一书,在地方历史文化大背景下阐述了宣砚的起源、发展、湮灭史及复兴过程,客观地叙述了宣砚砚雕的工艺流程和砚雕艺术风格,展望了宣砚产业发展的美好前景。
《宣砚》的出版面世,填补起宣砚理论研究的空白,这是宣城“中国文房四宝之城”又一项重要的学术成果。我由衷地表示祝贺!是为序。
注:方光华、黄瑞著《宣砚》,2023年7月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发行。
(作者系中国文房四宝协会终身名誉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