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临时之“家”,给你温暖
来源:宣城日报 作者: 发表时间:06-21 09:35

市民参观了解救助流程。

回家,永远是最温暖的词汇。当一些失意的人,暂时流落在城市角落时,救助管理机构就会作为临时之“家”,给予他们温暖,再帮助他们踏上回家路。

每年6月19日是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救助管理机构会面向市民、社会爱心人士开放展示,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救助工作,推动社会力量参与救助工作。

在第十二个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当天,记者来到市救助站,探访了临时之“家”,感受救助温度。

让受助者有“家”

食宿免费爱意浓

当天,市救助站邀请了市民、环卫工人、爱心公益组织成员等50多人进站参观。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大家近距离了解受助人员的饮食起居情况、日常救助管理工作流程,以及帮助受助对象寻亲回家的途径等。

整个救助站布局规范、整洁——救助站共有40余张救助床位,站内设有医疗室、未成年人保护区、儿童手工室、暴力庇护区等,还设有康复活动室、图书室等功能区。每个宿舍内,窗明几净、床单干净整洁,还配有空调、洗漱用品。

记者在儿童手工室看到,墙壁上贴着儿童兴趣卡通画,里面摆放了很多儿童图书、儿童玩具,整个房间既温馨又充满了童趣。在图书室内,儿童绘本、科普读物、历史传记等书籍一应俱全。“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者不仅需要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更需要一个温暖的家,在这里,他们都能被理解和平等对待。”市救助站站长杨小娟告诉记者,流浪乞讨救助遵循的是“自愿求助,无偿救助”原则,对街面乞讨人员、露宿在外人员以劝导为主。低温雨雪、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下,对既不愿返乡也不愿进站的遇困群众,会改变劝导策略,从“劝返乡”到“劝进站”。

对那些进站后,白天仍需外出打零工、拾荒、乞讨等人员,办理离站手续即可离站,夜间无处留宿时,可继续回站住宿避寒,最大程度地减少遇困人群的顾虑,让真正有困难的人愿意到救助站接受救助,获得免费食宿,保障基本生活。

在参观了各个区域后,市救助站内完善的硬件条件、优质的救助服务,让市民代表对救助站有了新认知。

让救助更有温度

130余人已归家

据了解,每年救助站会开展为期5个月的“寒冬送温暖”、为期4个月的“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对市区繁华街道、桥梁涵洞、车站广场、菜市场、拆迁区等流浪乞讨人员活动区、露宿点,进行多时段、高频次巡回排查。低温冰冻、雨季汛期等恶劣天气,也会及时启动夜间巡查。

“我们在给救助对象提供救助的时候,不仅仅局限于一救了之、一送了之,而是认真了解救助对象流浪的原因和困难,从源头帮助他们去解决困难。”杨小娟说,他们希望每一位来此暂住的“家人”,都能从这里重新踏上回家的路、拾起生活的希望。

她向记者讲述了一个温暖的故事。去年冬天,来宣务工的湖南人胡某被困在了冰天雪地里。救助站工作人员见到他时,他正盖着一条薄薄的毯子,蜷缩在公厕的门口。一开始,面对工作人员的劝说,胡某并不“买账”。“你看外面下那么大的雪,过两天气温要降到零下六七度。我也是湖南人,你先跟我们回去!”市救助站党支部副书记李红旗用乡情打动了胡某。在救助站里,胡某道出了委屈,打开了心扉。三天后,雪停天睛,工作人员听闻胡某打算去南京打工,为他购买了车票并将他送到了车站。“他走的时候,没有了之前的沮丧,人也开朗了很多。”

让遇困人员有临时的“家”,更要帮助他们真的找到家。为破解寻亲服务难题,市救助站自2016年起创建“萤火虫”寻亲工作室,坚持以“尽心、尽力、尽责”为原则,致力为每名流浪走失人员寻找家人。

今年3月,被救助进站的贵州人老谢,就在“萤火虫”的帮助下找到了亲人。10年前,老谢随家人到浙江务工,随后走失。走失期间,老谢先后流浪至上海、江苏等地,以打零工、拾荒为生。由于老谢患有精神疾病,一直无法讲述家乡的具体信息。在公安部门的协助下,最终查明了老谢的身份信息,并联系上他儿子。当天晚上,老谢的儿子便赶到了宣城。一家人失散多年,终于得以团聚。

这样的感人事例,不胜枚举。“萤火虫”工作室已先后帮助130余名身份信息不明的流浪乞讨人员成功寻亲,救助寻亲成功率连续4年达100%。

为了不“错过”任何一个受助者,市救助站全年实行24小时值班,求助人员随时来站即可获得救助。救助电话0563-3022065也24小时畅通。“只要电话铃响了,市区半小时内,我们就会赶到现场。”杨小娟也呼吁广大市民,如果发现了有需要帮助的人员,请一定及时致电救助站,他们一直“在路上”。

【责任编辑:靳琼靓】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