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周 密
10月25日,《宣城日报》理论·新闻版刊载市委常委、旌德县委书记周密署名文章《提高站位 迅速行动 创新发展 补齐短板》。现予以全文转载,供全县上下学习领会,贯彻落实。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大幕拉开,作为安徽东向发展的桥头堡,宣城站上了新的平台,迎来了重要机遇。市委审时度势,8月份,派出两个调研组赴苏浙2省5市7个县(市区)学习考察,撰写了高质量的考察报告,思想之深邃、发人之深省,前所未有。9月29日,市委常委会会议吹响了“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的集结号,这是推动宣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旌德坚决拥护市委决定,积极响应市委号召,奋力争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一、提高站位,迅速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批示,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长三角地区的高度重视,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推进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的根本问题,鲜明指出了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时代主题。6月8日,省委专题研究了我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6月12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争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安徽排头兵推进大会。7月31日,市委工作会议再次明确提出要始终紧紧抓住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动摇。新时代下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已不是我们寻求发展的“自选动作”,而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的“统一动作”。
在这关键时刻,市委部署开展“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主题学习研讨,正是一场“及时雨”。旌德将严格按照市委要求,认真开展“大学习”,进一步提升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本领;全面开展“大调研”,进一步找差距、明思路、定措施;深入开展“大讨论”,进一步学先进、谋创新、促合作;广泛开展“大宣传”,进一步营造解放思想、创新实干、争先进位的良好氛围。
二、对标先进,找准差距
纵向比是一把“尺子”, 可以比出成绩、坚定信心;横向比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出差距、激发斗志。沪苏浙的经验不胜枚举,对我们来说,差距的核心在理念,真正要学的是沪苏浙的发展意识、创新思维和担当精神。
要在发展意识上对标对表。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沪苏浙发展之所以先人一拍、快人一步,关键在于他们思想解放、理念超前。我们将认真学习借鉴沪苏浙登高望远的视野格局,及时调整主攻方向,坚定信心、下定决心,以健康制造为主导产业,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加大招商力度,加快项目进度,知难而上、排难而进。
要在创新思维上对标对表。大创新大发展、小创新小发展、不创新难发展。沪苏浙发展之所以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关键在于他们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我们将认真学习借鉴沪苏浙用创新的思维、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不断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积极推行“非标”改革立项制度,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打造“四最”营商环境。
要在担当精神上对标对表。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关键是干部要担当作为。沪苏浙发展之所以能够客商云集、宾至如归,关键在于他们具有强烈的担当精神和干事激情。我们将认真学习借鉴沪苏浙大抓落实、大干实事的精神,牢固树立干事创业鲜明导向,坚持“6+1”调度机制,落实“三盯三灯”工作法,持续开展“敢担当、勇作为、抓落实”专项整治,以担当带动担当,以作为带动作为。
三、创新发展,补齐短板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怀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吹响“创新发展、补齐短板”的号角,努力闯出一条新时代山区小县新型工业化之路,坚决补齐工业发展这块短板。
一是在创新发展上借梯登高。坚持创新驱动,依托健康智造中心,鼓励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共建研发平台,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加速实现成果转化。以省级首批特色小镇灵芝健康小镇为平台,积极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产业引领力、影响力的高层次人才,以创新人才招引创新团队,以创新团队招引创新企业,努力把旌德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各类人才的聚集地、创业创新的后花园。
二是在绿色发展上发挥优势。坚持绿色发展,立足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的区位优势,依托全国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灵芝之乡、养生慢城”的生态优势,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狠抓特色小镇、全域旅游、文创会展、银龄康养,守护绿水青山,打造健康产业,集聚人才人气,铸就金山银山,努力把旌德打造成全国示范的长三角绿色发展增长极。
三是在产业发展上重点发力。坚持工业强县,抓住机遇“窗口”期,“立足长三角、贯通京福线、招引凤还巢”,围绕健康制造“1616”计划,聚焦生物医药、中药保健、健康食品、健康用品、健康器械、健康包材等六大子产业,开展精准招商,着力招大引强,积极承接沪苏浙新一轮产业转移。同时,紧紧扭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不断推动项目工作提质提速提效,努力以项目的新突破引领发展的新跨越,努力闯出一条新时代下山区小县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