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面对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难得机遇,旌德县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的决策部署,及时吹响了“创新发展 补齐短板”的号角,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县工作的主题。本文根据宣城市委常委、旌德县委书记周密在2019年4月30日第一次县委财经委员会(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录音整理而成,现予以刊发。
创新发展 补齐短板 对标沪苏浙 争当排头兵
周 密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安徽东向发展的桥头堡,宣城审时度势,作出了“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的决策部署,并多次强调要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山区小县也能办好大工业,旌德下定决心,围绕“创新发展、补齐短板”,努力闯出一条新路。
一、贯彻上级精神,创新发展、补齐短板
(一)创新发展、补齐短板是落实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2019年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强调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和华东地区发展,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集群。“一体化”和“高质量”,说到底要落在发展上。与沪苏浙地区相比,我县在发展阶段、发展层次上有较大落差,主要还是弱在产业上,差在工业上,工业已经成为目前旌德最突出的短板。我们要抓住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难得机遇,坚决补齐这块短板。
(二)创新发展、补齐短板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五大发展理念排在首位的就是创新发展,创新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的根本措施。和周边县市区相比,无论是工业基础,还是资源、区位,旌德都没有优势。因此,我们决不能走传统工业化的老路,只有践行创新发展理念,才能有效克服后发劣势,努力实现弯道超车。
(三)创新发展、补齐短板是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现实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全国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探索了两条转化路径。一条是通过绿水青山招引八方人气,进而体验旅游、会展、养老,实现农旅融合,最终铸就金山银山。另一条是通过绿水青山吸引高端人才,进而汇聚技术、资本、项目,发展生态工业,最终铸就金山银山。创新、产业、生态三大领域建设是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关键。我们必须坚持创新引领,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勇当“两山”理论的忠诚实践者和创新排头兵。
二、强化创新引领,建立新型工业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要牢固树立“大创新大发展,小创新小发展,不创新难发展”理念,将创新作为发展生态工业的“主引擎”,打造旌德高质量发展“动力源”。
(一)激发创新动力。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加快推动医药、玻纤、机械、电子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黄山胶囊2016年在深圳A股上市,2017年成功申报国家智能制造专项,打造智能制造无人化工厂;万方日用品致力于打造“最干净的一张纸”,畅销东南亚,出口额连年翻番;云乐灵芝年产300吨灵芝产品GMP项目试生产,成为宣城唯一中药饮片生产企业;飞翔电器电机铁芯智能制造系统项目全面投产,年销售收入超亿元;黄山台钻年产1万台智能数控机床项目即将投产,长富药业、安徽墨药通过GMP认证,黄山台钻、博思特用品获省科技重大专项。
(二)培育创新主体。鼓励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共建研发平台,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加速实现成果转化。中国科大生物质洁净能源实验室成果转化中心入驻,带动利夫生物科技投产,胍基丁胺、羟基丁酸盐等4项成果中试生产;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灵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投入使用,分离开发7个灵芝品种,新型孢子脱壁工艺投入应用;中科院合肥创新院消化道胶囊机器人研发中心建成,即将投入使用;中国科大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成果转化中心正式入驻,安徽中医药大学药用新辅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大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先后建成。
(三)搭建创新平台。加快推进首批省级特色小镇——灵芝健康小镇建设,按照“填满起步区、进军核心区”的要求,配套建设研发中心、孵化中心、加速器、专家公寓、商业中心等设施,力争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研发、制造、金融”三位一体的产业新城。会同省高新投共同发起设立总规模5亿元、首期1亿元的安徽省中安健康产业投资基金,扶持实体企业、助力招商选资。今年,已有润泽众融医药物流仓储、精准医疗CTC/CTDNA肿瘤液态活检细胞免疫中心项目开工建设;医药制剂产业园、缓控释透皮给药制剂、中科博融系列保健品及保健食品、5G与北斗用高性能天线等项目成功签约。
三、聚焦生物医药产业,补齐工业短板
抓发展首在抓产业,一个地方一定要有鲜明的产业定位。健康产业作为朝阳产业,近年来年均复合增长率15.6%。在健康产业中,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最快;在生物医药产业中,医疗器械增速高于药品增速;在医疗器械中,体外诊断增长速度最快,近几年一直保持20%以上的增长。
旌德作为一个山区小县,人口少缺市场,平地少缺资源,不通高速缺区位,没有工业体系缺配套。而生物医药产业两头在外,物流需求低,产品附加值高,产业链短,可以有效克服“四缺”障碍。所以,我们要坚持“开好精品店、不开杂货铺”,聚焦生物医药产业,探索“产业+基金+政策+平台”模式,力争实现“三年打基础,五年上台阶”。关键要做到“四靠”。
(一)靠基金。基金是招商的“利器”,与传统招商相比,具有专业管理、放大效应、尽职免责、保值增值等四大优势。通过专业运营团队,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不仅可以带来资本,还能带来广阔的眼界和丰富的市场人脉资源。通过基金配比,可以撬动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我县生物医药产业。通过整体授权,一次性招标,能更好尽职免责。通过投资股权,避免国有资产流失,还能有效填补过去简单依靠土地、税收等违规政策无力为继的空白,特别是对重点项目可以从资本层面进行降维打击,使企业得发展、政府有收益。
(二)靠政策。政策是招引产业落地的重要因素。要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让旌德成为生物医药企业竞相投资兴业的发展高地。落实现有政策,从用地、厂房、设备、融资、生产要素补给等方面为生物医药企业落地提供全方位保障。制定产业政策,认真学习借鉴沪苏浙等地区先进做法,重点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痛点和难点问题,从注册审批、临床试验、生产许可、设备融资、公用检测、三废处理、冷链仓储及人才招引等方面,突出研发、生产两个核心环节,研究制定我县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完善招商政策,根据生物医药产业特点,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奖励办法。
(三)靠平台。开发区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主平台。要抢抓省级经济开发区去筹、主导产业调整获省政府批复、获评全省首批特色小镇“灵芝健康小镇”三大机遇,推进招商、建设、改革三项重点工作。紧扣主导产业,围绕人才、企业、项目三大核心要素,加强与沪苏浙城市开发区的对接合作。围绕清晰的产业定位,培育工业的产前、产后,搭建好前后端平台,完善园区现代化服务体系。同时,坚持以“亩产论英雄”,加大闲置用地、低效用地和“僵尸企业”清理力度,促进低效企业市场出清,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进一步创新园区运行机制,做到真正放权、自主用人、绩酬挂钩、市场运作,不断增强园区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四)靠环境。环境也是生产力。要以创优环境为统领,重点打造好四大环境。打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加强法制建设,为企业提供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让各类企业依法依规、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打造透明的政策环境,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米”,不断提升政策的透明度和知晓度。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牢固树立“为自己人办事就是办自己的事”理念,落实好“最多跑一次”、全程代办制、VIP贵宾通道等有效做法,用家人般的关怀,为企业提供最优质服务,切实做到“不进机关门、不找一个人、能把事办成”。打造宜居的生态环境,坚决守护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金色招牌,使蓝天白云、清新空气成为吸引创新人才、创新团队来旌创业的重要因素。
四、突出工作重点,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是总揽全面、协调各方的,经济工作是中心工作,党的领导当然要在中心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必须把党的领导贯穿经济建设各领域、全过程,为推动旌德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关键要做好“四抓”。
(一)抓干事创业。要紧紧扭住“干事创业”这个主基调,牢固树立尊崇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积极营造鼓励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全力打造热爱干事创业的干部队伍,不断完善利于干事创业的制度体系。大兴忠廉之风,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大兴学习之风,全面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大兴创新之风,发挥“非标”改革项目立项制度作用,坚持问题导向,鼓励探索创新。大兴实干之风,执行“6+1”调度机制,推行 “三盯三灯工作法”,以速度赢进度、以效率创效益。
(二)抓招商选资。外来投资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弯道超车的“不二法门”。要把招商工作作为头等大事, “立足长三角、贯通京福线、招引凤还巢”,坚持领导干部每月外出招商不少于4天,聚焦知名企业,着力招大引强。坚持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完善招商新机制,明确“招商四步法”的责任主体、专业技能、目标任务等,锤炼招商小分队,组建招商智囊团,探索招商外包制,精准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商会招商、专业公司招商。重视对运营主体的招商,创新投资运营理念,关注投资主体与运营主体相分离新趋势,鼓励“民投民营”,兜底“国投民营”“混投民营”。用好用活基金、PPP等新兴手段,充分发挥基金在招商中的“金手指”效应,精准计算PPP项目的“肥瘦搭配”,有效整合社会资本的视野、团队、人脉等多方位优势,努力“在格子里写好字”“穿紧身衣跳好舞”。
(三)抓项目建设。项目是引领地方经济发展的主抓手,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生产力。要牢固树立“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为了项目干”理念,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工作。围绕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上级要求、群众需求、专家外脑等五大来源,精心谋划项目,加强项目储备,力争更多项目列入上位规划。坚持把项目谋划、项目前期和项目建设工作摆在同等重要位置,规范项目工作流程,缩短项目周期。强化项目工作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广大干部谋划项目、招引项目、争取项目、抓项目前期、抓项目征迁、抓项目建设等六种能力。完善项目管理,加快项目推进,落实重点项目分级调度机制,确保签约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早建成、建成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达效。
(四)抓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百业之根,是工业经济的根本支柱。要把工作精力和资源要素向工业经济、实体经济倾斜、集中。坚持县领导带头,扎实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和“百名干部联百家企业”活动,建立健全问题、措施、责任等三项清单, “一企一策” 制定帮扶措施,在关键环节、核心要素上真帮真扶,进一步提升帮扶的精准度和实效性。落实各项惠企政策,着力打好企业减负“组合拳”,切实降低企业税费成本、要素成本、交易成本,加大银企对接力度,加大融资担保力度,积极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把企业家作为山区小县办好大工业的稀缺资源和宝贵财富,努力营造“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服务企业家、成就企业家”的浓厚氛围,并以“亲”为血液,以“清”为风骨,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