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行走在泾县的广袤农村,随处可见干事创业的火热场景。
在现代化农业园区,鲜花盛开,立体果蔬栽培创意十足;在田间地头,一批新型职业农民正在用智慧和汗水,酿造着甜蜜生活;在曾经的偏僻山村,依靠丰富的自然资源,各大旅游观光景点连点成线,一年到头没有淡季;在电商销售中心,村民们通过网络,将本地特色产品直销到全国各地………
近年来,泾县把实施“三乡工程”作为乡镇工作的第一抓手,通过科学制定方案、落实扶持政策、强化组织领导、谋划发展项目,全方位促进“能人回乡、市民下乡、企业兴乡”,让“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发展蓝图渐成现实。
能人回乡“塑田园”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能人“回来了”,有经验的人“过来了”,才能让农村人气聚集,能量爆棚。
在该县云岭镇章渡村,记者看到这里千亩玫瑰花海竞相开放,颜色不仅娇艳欲滴,气味更是芳香扑鼻。“以前我们只知道种菜,谁能想到种上这么好看的花。”该村村民文莱宝告诉记者,自从“能人”方真武来到村里创业后,村貌村情都发生了巨大改善。
2016年,看到章渡村的生态环境优美,方真武产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尤其看到这里的各类蔬菜种植成片,更是激发了他发展采摘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农业的信心。“最近几年,来农村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尤其去农村看花海,更是热潮连连。”方真武坦言,自己回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了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并且协同村里的1个合作社,4个家庭农场和1个专业大户成立了示范现代化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在村里广泛种植玫瑰、牡丹、芍药、月季等花卉。
“种了一辈子菜,现在让我们种娇贵的花,开始大家心里都没底。”村民吴世忠回忆说。方真武看出了大家心中的不安,随后便从黄山、无锡等地请来了花卉专家,手把手教大伙种植、养护技巧,这才让村民们放了心。
发展“高大上”的赏花经济,多久才能见效?吴世忠高兴地说,现在起步还不满两年,但是每到花季,村子里都是车来车往,来看花的人特别多。村里一下多了这么多游客,也让一些专门从事蔬菜种植的村民主动找到方真武,希望他能为自己的致富梦“把把脉”。
方真武笑着说,今年自己准备在村里建设垂钓中心、民宿,等整个景区正式运行后,会推出果蔬采摘项目,村子里的蔬菜销售自然不用愁。
如今,像方真武这样的能人,一批又一批地回乡投资兴业,不仅推动了城市资金和人才回流农村,更拓展了农村的创新创业空间。该县丁家桥镇的能人黄和平、丁少明和丁梁先抱团回到家乡,投入1.5亿元,建设泾县古法宣纸产业园暨宣纸综合市场项目,目前该项目已正式开工,建成后该项目将成为集宣纸书画纸销售、宣纸旅游、书画创作和交易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区。该县昌桥乡能人张进年,投资400万元打造休闲乡村旅游,已带动周边200多名村民就业……
企业兴乡“壮筋骨”
在泾县云岭镇星火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锅巴厂内,近百名工人正围着锅灶制作手工柴火锅巴。村民张奇峰告诉记者,星火锅巴厂来到村里后,产量一年比一年好,我们的日子也跟着一年更比一年好。
星火锅巴厂于2006年正式运行,当时的工人只有6个人,作为负责人的王静华更是日日参与手工锅巴的制作。“以前我一直在上海从事餐饮工作,既然回到家乡创办企业,就得搞出点样子,带着大家一起闯路子、数票子。”王静华介绍,制作锅巴看似简单,但过程非常讲究,得分为挑米、淘米、添柴、煮饭、贴锅、焖烧、烘烤等多道工序。掌握锅巴的火候、烘烤的技巧外,还要对环境的湿度温度有所把控,所以从一粒粒生米到香脆可口的锅巴需要小半天的时间。
凭借着锅巴的好味道,云岭锅巴从2006年渐渐在省内展露头角。为了让锅巴的品种更丰富,抢占全国销售市场,公司决定每年都要推出一个新的品种。于是,辣子锅巴、海苔锅巴、蛋黄锅巴、蟹香锅巴等20多种新产品一一诞生。
尤其是近年来,公司还开辟了淘宝销售渠道。“仅蛋黄锅巴,每天我们就要全国发售1万多袋。”王静华介绍,如此大的销售规模,也让锅巴厂的员工越来越多,目前公司300多位员工几乎全部来自当地。
去年夏天,有农户向王静华“求助”,大伙种的桃子卖不出去,全都烂在了地里,很可惜。听到这样的情况,王静华立即启动了公司的果蔬脆项目,收购村民的新鲜桃子,再进行脱水等程序,这样桃子的保质期不仅会延长,营养也被保留,口感更清甜爽脆,预计明年公司至少可以收购当地的桃子10万余斤。
如今的星火锅巴厂每年带动当地村民增收逾600万元。更让村民们感动的是,今年公司还主动发起了一项爱心活动——承诺每销售出一袋锅巴,就向镇里的扶贫基金捐赠0.1元。从1月份到目前,公司已向该基金捐赠15万元左右。
企业兴乡盘活农村,泾县通过吸引企业入乡,盘活了农村资产和生态资源。为了高效推进企业兴乡工作,该县还实行了领导干部一对一的结对服务,帮助企业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各乡镇通过盘活闲置土地等方式,为企业回乡招商引资打好基础。
市民下乡“觅商机”
6月底,记者走进该县琴溪镇昕果葡萄园内,只见园主李川洪正带领着附近的农户们对生长高峰期的葡萄进行护理。
李川洪本在上海工作,但是每逢过节回家看到村里人有闲置土地却不懂得利用时,她打心眼着急。2014年,李川洪积极响应号召,离开了上海回到琴溪,进行葡萄种植。第一年,葡萄亩产就超过2000斤,并且供不应求。这样的消息一下在村里传开了,不少村民也想跟着李川洪一起干。
“小李是从上海回来的,见过世面,什么品种的葡萄好吃,什么时节怎么种她心里都有数,所以我们信任她。”村民胡德宝告诉记者,现在跟着李川洪种植葡萄的人越来越多,为了帮大家拓宽销售渠道,李川洪还开通了微信销售等平台,现在大家栽的葡萄销售根本不愁销。
记者了解到,为了深入推进“三乡工程”,泾县实行了县领导联系“三乡工程”重点项目制度,将“三乡工程”工作作为县委、县政府的督查重点,纳入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年度考核内容,县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并拿出了18条支持措施,优化环境、优化服务、优惠招商引资政策,对“三乡工程”的实施进行多点面、多方位的扶持。该县黄村镇实施了千屋百顷引凤计划、千人百企回乡计划、千方百计帮扶计划等三个“千百”计划,开展十项具体行动,破除要素下乡障碍;琴溪镇实施了“12345”工程,打造一条骑行环线、抓住两项关键、实施“三千”工程、建好四大观光园、实施五项提升,分步稳妥推进“三乡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