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绩溪:手龙舞“跳”出深山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02-19 09:33

排练手龙舞。

在绩溪县上庄镇,有一项与龙有关的民俗活动,这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手龙舞。

据相关资料记载,手龙舞起源于南宋初期,是一种流传于民间的传统儿童舞蹈。当时,绩溪县长安镇的宋家、中屯两个自然村曾盛行此舞演出。到民国时期,手龙舞在绩溪县内的岭北地区盛行演出,建国后沿传至岭南。

渐渐地,手龙舞凭借独特的舞蹈形式、极具地方特点的舞蹈语汇,和传统的服装、道具配以戏曲的音乐,成为徽州传统舞龙民俗和民间舞蹈高度提炼和融合的典范。

校园里跳起手龙舞

初冬时节,一场大雪刚停,山城绩溪银装素裹。位于山脚下的上庄毓英学校一间教室里,一堂热气腾腾的手龙舞表演课程正在欢乐进行。

偌大的教室里,伴着鼓乐声,24个孩子每人撑着一条身长1.5米的小龙开始了舞动,“龙聚”、“龙吟”、“翻龙”、“腾龙”、“盘龙”、“飞龙”、“戏珠”、“争珠”……一整套舞蹈动作连串表演下来,充满了神气与生机。

教室的一角,观赏完表演后,手龙舞教学老师王怡红不由地鼓起了掌。“大家的动作可以再利落一些,这样看起来更流畅、美观。”刚说完,她又上前手把手指导了起来。

为什么会想到开设手龙舞这门特色课程?毓英学校校长王志飞道出了其中的原委。

“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民间艺术濒临失传。”王志飞说,当时自己经过深思,提出可以通过开设特色课程,让孩子们从小就接触这些民间艺术,既能陶冶情操,又能传承文化。当年,手龙舞表演课被列入了学生们的课程表。

让王志飞没想到的是,他的提议很快得到了学校老师和镇、村领导的支持。此后的数十年间,在毓英学校,手龙舞表演课从未间断,并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了学校的一个品牌。当然,也正是师生们的坚守,让手龙舞“老树发新枝”,引来了更多的关注,也收获了意想不到的荣誉。

为传承这项民间艺术,多年来,绩溪县文化部门先后组建了手龙舞舞蹈队,并积极开展手龙舞进校园活动,开设传习基地,培养传承人,逐渐让手龙舞“跳”出了深山。2014年8月,手龙舞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8年初春,从教育部传来喜讯:凭着多年来坚持开展手龙舞表演课程,毓英学校荣获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称号。

老人不懈坚守传承

2009年,毓英小学开设手龙舞表演课程时,还没有专业老师。为此,学校四处寻访老艺人。上庄镇上庄村的曹武根就是其中一位。

2018年初冬的一个午后,记者在曹老的家里见到了他。今年79岁的他已经很久不到学校教学了,但闲暇之余,他仍放不下去这门民间艺术,一有空他就亲手制作手龙道具。

“最早的时候用的手龙道具是稻草做的,后来条件好了用的是纸,现在是用竹篾和布做的。”尽管快到了耄耋之年,但谈起手龙舞,曹武根一边比划一边讲述,开心得像个孩子。

除了表演,曹武根从小还酷爱民间艺术表演和表演道具的制作,尤其擅长龙的扎制,并表现出很高的天赋和悟性。

“先制作龙骨,再粘贴龙头、最后再绘制龙被。”曹武根如数家珍。他说,要想制作出精美的龙灯得通过许多繁琐的工序,从绘制龙被、选材制作龙头、上色到最后的装饰龙灯,每一步都十分讲究,容不得半点粗心。他回忆道,为了让孩子们也能参与其中,自己开始尝试制作手龙,并逐渐恢复了手龙舞表演。

2017年,曹武根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成为传承人后,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曹老说,自己一定会珍惜这份荣誉,为传承和保护手龙舞燃尽最后一点精力。(记者 顾维林)

【责任编辑:徐健】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