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徐德华:留住非遗“根” 守住文化“魂”
来源:今日郎溪 作者: 发表时间:05-30 15:18

5月22日上午,在我县飞鲤镇塘埂村北埂头的马灯堂里,70多岁的徐德华正拿着一个小马灯头饰细细掂量,并与小马灯协会成员商量着制作细节。

“去年我们定做的这些头饰还是重了一些,小孩子戴在头上跑一天灯太累,今年我们得把头饰制作得轻一些。”在暑假到来之前,虽然小演员们都忙着在学校里学习不用排练,但是徐德华却一点都不轻松,除了对前一年的道具服装进行检查和修补以外,他还要对小马灯的剧本进行整理和创作。通过徐德华坚持不懈的努力,北埂头小马灯在2019年春节期间的巡演达到上千场,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而他发掘和整理的幸福人灯也被列入市级非遗项目。多年来,徐德华不顾年事已高,东奔西走,对非遗传承保护做出了突出贡献。2019年3月,徐德华当选“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

手抄传唱 发掘幸福人灯

郎溪县的原幸福乡是徐德华工作了一辈子的地方,这里有一种叫“车连轿灯”的幸福人灯,是当地百姓为了纪念大禹治水成功组织的民俗展演。幸福人灯起源于唐宋,兴旺于明清。但是从1987年开始,幸福人灯的表演逐渐消失,传承也成了很大的问题。“幸福人灯是郎溪唯一一种人灯,和小马灯等民俗项目有着很大的不同。”徐德华告诉记者,从原幸福乡政府退休后不久,飞鲤镇党委书记和镇长就上门找到了他。“他们希望我出面,能够把已经消失二十多年的幸福人灯重新发掘出来,并组织一个表演团队。”

把一个源于口口相传,没有文字记载,消失了二十多年的民俗项目重新发掘出来谈何容易。徐德华不辞辛苦找到了仅存的两位幸福人灯老艺人,请他们作为指导老师并开始组织演出队伍。“幸福人灯以唱词为主,不但要求身体好,还要嗓子好,需要一定的天赋。”找好了老师,接着就是找演员,徐德华在原幸福乡的老街上支起了一张桌子,开始“招兵买马”。听说徐书记要找人演出,短短几天时间里就有30多人报名参加。虽然人数够了,但是让徐德华头疼的问题也接踵而来。

“幸福人灯角色比较复杂,包括了小生、花旦和丑角等诸多角色,而且它的曲子都是用当地的方言发音,很多村民学不会。”徐德华发现很多村民学了一个多星期,但是一支完整的曲子都唱不出来。10多天的时间,原本30多人的队伍,就剩下了十多人。最终徐德华找来了纸笔,让老艺人先唱给自己听,将老艺人的唱词一篇篇地记录下来,然后再抄到黑板上,让村民们看着黑板学唱词,经过一个多月的练习,最终大家都学会了幸福人灯的30多首歌曲。2013年春节,消失20多年的幸福人灯再次出现在了村民们眼前,幸福人灯也在2013年5月份成功入选宣城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美丽郎川行”文艺巡演走进飞鲤镇的活动现场中,幸福人灯再次精彩亮相,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老骥伏枥 重现飞鲤小马灯

幸福人灯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徐德华本可以好好歇着了,但是他老家北埂头的村民又找上了门来,希望徐德华可以帮忙恢复当地的北埂头小马灯。已经有三百多年历史的百埂头小马灯近年来已经逐渐凋敝,自从1985年最后一次玩灯后,几十年都没有再进行过演出。但是存在于儿时记忆中的热闹,却从未离开过村民的脑海。

村两委邀请徐德华参加了村民大会,村民们一致同意发掘恢复北埂头小马灯。三位村民组长和几位退休教师一起自发成立了小马灯协会。在经费上,徐德华带头自发捐款,村民有钱的出钱,没钱出力,纷纷贡献自己一份力量。为了更好地恢复当地小马灯,徐德华从郎溪的家,搬回到了阔别17年的北埂头老家。他找来了村里当年跑过灯的村民当教练,在村里选拔跑马灯的孩子,绘制马灯阵势图,到外地寻找定制表演所需要的服装道具。为了节约经费,徐德华到县城对接相关部门的时候,都是步行50分钟到东夏,再转公交车到城区。“刚开始的时候经费不够,自己累点没事,能省就省点。”

去年暑假开始,徐德华每天早上六点半就开始带着孩子们排练,一共排练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村里的很多孩子都住在县城,每天早晨家长一大早送过来练,九点钟排练结束了再接回去。还有已经定居在无锡的孩子专门跑回来学。”徐德华说,村民们的支持让他感动不已,也干劲十足。2019年除夕当晚,北埂头小马灯在消失35年之后,再次拉开了表演的大幕。

“今年春节期间,我们的小马灯队伍跑了40个自然村和村民组,表演了近千场,还有江苏那边的村民专程过来看我们表演。”回忆起春节期间,孩子们手拿彩旗、脸上画着斑斓的脸谱、身着华美的戏服,精彩的表演赢得台下村民阵阵叫好,徐德华露出了微笑。徐德华告诉记者,由于小马灯的演员身高要求在1.5米以下,所以每年都需要招募一批新演员,暑假基本都要用来训练和磨合。“村民们都很支持我们,现在已经有几位家长前来咨询报名的事情,我们也在全力准备,备战暑假的排练。能够把这项传统民俗传承下去,是我最大的心愿。”在徐德华的不懈努力下,2018年11月,飞鲤小马灯被列为郎溪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对于徐德华来说,无论是他发掘保护的民俗传承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当选为中国好人,他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徐德华笑着告诉记者:“非遗的保护在于代代相传,这些民俗凝聚了祖祖辈辈的心血和智慧。我想把非遗的根留住,让我们的文化瑰宝更加的绚丽多彩。”

余克俭 余庆  转自05月27日宣城日报一版)

【责任编辑:柳生】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