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宁国市通过突出五个重点,积极践行多元化组合式“微权力”治理工作,从根本上保证“微权力”为民所用。
突出治理源头,“明”晰微权力。研究出台《宁国市“微权力”治理工作暂行办法》,逐级梳理“微权力”清单,分解目标、细化措施,有序推进“微权力”治理“常、长”建设。明确市农委、市民政局等6个单位作为“微权力”治理重点单位,把惠农资金、民生工程等作为“主线”,细化权力清单、厘清运行流程、突出风险防控,做到清单之外无权力。截至目前,已梳理“微权力”清单943项,绘制运行流程图344张,排查风险点760余个,制定防控措施564条。
突出运行管理,“控”紧微权力。找准“微权力”运行“关节”,不断建立健全内控机制,进一步运行好、监督好、制约好“微权力”。在制定权力清单基础上,逐项审核权力依据、范围内容、办理流程、时限要求等;强化过程监管,特别是强化群众、新媒体等外部监督力量,通过邀请廉情监督员、议事协商代表和服务对象等方式广泛收集意见建议,有效监督权力运行。
突出重点权力,“抓”实微权力。选准重点内容,抓住核心事项,紧盯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针对涉及“人、财、物”和项目工程的重点岗位权力事项编制权力清单。围绕住房保障、产权交易、商品房预售、物业维修等重点权力事项形成“微权力”清单76项;着重从服务群众、权力规范、监督管理等方面梳理制定清单33项,明确村级招投标和采购程序,不断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
突出公示公开,“晒”出微权力。充分利用信息公开网、“微权力”治理专题网站、微信公众号、公开公示栏等平台,将“微权力”清单、运行流程图、风险点、问责情形等进行深度公开公示,晒出职责职权。部分乡镇街道和村还灵活利用电子显示屏、大喇叭等形式,充分宣传村级财务、工程项目建设、低保五保等政策,将“微权力”治理同推进乡村振兴有效结合,不断提高群众参与度,扩大社会监督面。
突出管权治权,“管”住微权力。各单位围绕权力运行规范、资金使用安全、群众满意与否等方面,不断建立完善议事、审核、管理、执行等制度。市纪委监委通过检查指导、专题督导、专项检查等方式,针对在“微权力”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精准施策。不断加大惩处力度,对在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以及在行使“微权力”过程中的吃拿卡要、贪污腐败等问题,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截至今年10月,全市共查处“微腐败”问题36起44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8人,组织处理26人,移送司法机关4人,涉及各类资金88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