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宣州:“试验田”里结新果
来源:中国宣城网 作者: 发表时间:01-04 09:44

1978年1月,“皖东南大包干第一村”发源于宣州区洪林镇鸽子山村。

40年后,该区农村“三变”改革走在省、市前列,“安徽股改第一村”“宣城分红第一村”从宣州区诞生。

延续传统,宣州区深耕改革沃壤,积极探索,从未停歇。

2013年10月,宣州区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20个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县(市、区)之一。

2017年8月,宣州区从强手如林的县市区中脱颖而出,被财政部确定为12个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县(市、区)之一。

按照打造改革“试验田”和“样板区”要求,宣州区将实施农综改作为深化改革工作的“一号工程”和乡村振兴的“强力引擎”全力推进,取得了阶段性工作成效。

“单打独斗”到“共同富裕”,构建强村富民新机制

“现在种200亩田,比以前种20亩都轻松。”李发军是宣州区洪林镇棋盘村村民,2018年50岁,与妻子二人在家务农。

但李发军种的并不是自家的田地,而是本村棋盘塔公司承包的土地。

据棋盘村党委书记黄朝斌介绍,棋盘村利用综改试点资金以入股分红形式与社会资本合作,于2016年5月成立安徽棋盘塔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已流转土地近10000亩,2018年建成5000亩稻虾轮作基地。

“他们提供土地、种子、肥料,计入成本,打药水靠无人机,还提供技术指导,我们只做做日常管理,再也不用扛农药包,收益我们八、他们二。”李发军对这种“村集体+企业+农户”合作模式很是满意。他告诉记者,2018年水稻行情虽然一般,收入依然涨了3万多元,下一步还想试试稻虾轮作。

土地碎片化、种植方式粗犷、品质混杂等,导致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业生产难以成型。破除“单打独斗”的传统积弊,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则成为解决乡村发展难题的关键。

作为农综改试点试验区域乡镇,洪林镇从土地集中入手:全镇已流转土地3.7万余亩,农民共计增收200万元。

集中生产的基础上,农业发展还需要创新经营机制。

以“三变改革”推进为基础,洪林镇10个村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公司全覆盖,全体村民成为公司股东。通过以集体经济入股形式扶持棋盘塔生态农业公司、念念虾稻合作社等现代化农业龙头企业,加快稻渔综合种养特色产业发展。

此外,引入高校科技研发团队入驻提供智力支持,依托电商直播、走优质农特产品生产加工、远程展示、线上线下引流和销售及优质农特品牌打造的新路子,宣城市念念虾稻轮作专业合作社通过吸纳贫困户入股促增收……一项项改革措施为村集体和村民们收获了真金白银:2018年村集体取得收入343万元,增收135万元;项目带动农民就业1250人,带动农民增收251万元。

同为试点试验乡镇的杨柳镇同样亮点频出。该镇的宣城现代功能农业科创园长期流转土地1万余亩,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功能农业,已建成精品蓝莓种植示范区、烟稻轮作种植示范区、优质蔬菜种植基地等多个种植推广项目。园区内农业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共有25个家庭农场和5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带动种植大户科学种植,带动农民致富增收。

试点以来,洪林镇和杨柳镇分别依托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洪林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杨柳宣城现代功能农业科创园两大平台,引导13个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高效农业。2017年,这13个村的集体经济经营收入累计达到291.2万元,同比增长74%。

宣州区委书记余宏汉表示,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工作是一项关联度高、牵动性强的改革。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除了园区带动模式外,宣州区同时探索出强村富民的项目带动模式、企业带动模式、“三变”带动模式及“综改+脱贫攻坚”模式。

“善政”到“善治”,构建乡村治理新机制

在实施农综改过程中,宣州区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有效方式,深入推进“党建+”工程,着力构建乡村治理智慧大平台,推动基层治理从“善政”向“善治”转变。

在党建引领方面,杨柳镇通过实施党建“1+1”、即1名镇机关干部联系1个农村党小组,“1+10+50”、即1个领导组、10个指导组、50名机关党员,和党小组“632”、即六个强化、三个必须、两个争当工程,全面打造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主力军”“主心骨”。

在推进农村综合性改革,创新乡村治理机制过程中,洪林镇投资200万元,与中国移动公司宣城分公司合作,试点建设乡村治理大平台,建立健全镇村联动、功能集成的综合指挥系统,通过分类梳理、逐级分流、按责转办,形成常态化社会事务处置机制。平台利用网格+软件,搭建信息化软件平台,整合全镇所有的视频监控,通过手机APP实现镇村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党群管理平台的融合,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的标准化、精细化和专业化水平。

据介绍,目前,该乡村治理智慧大平台已完成设备安装和调试,即将投入使用。

“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构建生态文明新机制

完成道路“白改黑”,新建农民公园,配套污水处理设施,杨柳镇新龙村敬忠中心村借助省级中心村建设项目,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洪林镇鸽子山村营盘村民组依山傍水、生态优美、交通便捷,通过内引外联,镇政府与浙江天路公司达成协议,采取农户出租、合作经营和自主经营模式,大力发展民宿经济,目前各项基础设施正在加速建设。

改革试点试验工作中,宣州区积极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因地制宜推进农业与文化、旅游、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挖掘农业生态价值、休闲价值、文化价值,全力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变。

通过自主投、招商引和合力建三种方式,宣州区试点试验区域内共有墨安居、金漪园、天龙湖农庄等20多家农家乐和餐饮旅馆,带富了一批山村百姓,实现了美丽乡村由“盆景”向“风景”演变。


【责任编辑:zhanglingyan】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