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现场
宣城新闻网讯 今天上午,辉煌40年——宣城改革开放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之城市建设发布会举行,市住建委主任盛浩向媒体通报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在城乡建设发展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住建委真抓实干、砥砺前行,紧紧围绕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任务,坚持“做规划、拉框架、补功能、提品位、优环境”,铸就了城乡建设和发展的壮丽篇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城市功能日趋完善,民生改善亮点纷呈,居民幸福指数大幅提升,山水园林城市格局基本形成。昔日的皖南小城,如今已成为闻名全国的文房四宝之城,相继荣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城市等诸多殊荣,今年还顺利通过国家节水型城市现场考核,更在争创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道路上不断迈进。
(一)大气魄拉开城市框架 描绘发展新蓝图
1.城市框架不断优化。上世纪80年代初,宣城地委、行署由芜湖搬迁宣城,当时城区生产、生活区互相交错,道路系统紊乱,路面狭窄、坡度大、弯道多,市民、农民杂居,供水能力不足,排水系统缺失,防洪设施基本没有,旧城建筑密度达50%以上,公共绿地极少,城市规模很小,宣城作为宣城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百业待兴。到1987年,建成区面积才达到6.5平方公里。撤地建市之后,宣城进入了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一个阶段,2000-2005年城市框架拉开速度明显加快,建成区面积平均每年以0.6平方公里的速度向外延伸。进入“十一五”,城市建设投资力度达到新高,其中2007年城市建设投资完成14亿元,超过前20年该项的投资总和。“十二五”期间,我市年均城市建设投资超过120亿元,进入“十三五”超过了150亿元,2017年更达到195.6亿元的历史新高。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00年的17.3平方公里上升至2017年的58.4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由2000年的18.57万人上升至2017年的35.82万人。2017年市政府根据城市发展的形势,组织修编了《宣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城市定位为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长三角重要的工贸旅游基地、交通物流枢纽,历史文化和山水生态名城。到203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100万人,用地规模为100平方公里。
2.城市路网日趋完善。1980年地委行署迁址宣城后,开始重视城区市政建设。1982年,在城区新修了混凝土路面的鳌峰路和柏油路面的状元路。1987年底城区修整和新建街巷32条,总长3.13万米,拥有城区道路40公里,到1999年已打通了叠嶂路,拓宽了九州大道、环城西路,新建了昭亭路,其时还拉开了宣泾、宣南、宣港三条出城道口,共修建大街要巷30余条114公里,硬化路面129.5万平方米,累计投入1.7亿元。从“十一五”起,城市道路建设进入快车道,确定了“三环八射”的道路骨干路网建设思路,到十三五更提升为“四环十二射”。截至目前,道路框架已基本形成,先后建设青弋江大道等主次干道65条计104公里,改扩建陵阳路城市道路20条,人均道路面积达27.37平方米,在全省处于领先位次。2018年9月通车的宛陵路圆了广大市民多年的“一环梦”,春节前即将闭合的水阳江大道闭合段北段将实现“二环梦”。市政桥梁建设方面也成倍增长。据1995年的市政设施普查资料显示,当时的宣城市区有市政桥梁24座,至2017年,宣城市的市政桥梁数已上升到85座,桥梁的累计长度达6166米。
3.城市配套日臻健全。改革开放初期,我市公共建筑大多为多层建筑,体量较小。2010年以后,城市公建项目发展进入“大建设、大发展”的快车道,一批重点公共建筑相继投入使用。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成就了宣城人民的“数十年大学梦”,彰显了“宣城精神”;宣城中学新校区展示了兼具徽风诗韵和现代气息的美丽新校园;宣城海关大楼切实了改善我市投资环境,促进了外向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党风廉政教育基地成为弘扬廉政文化和展示廉政教育成果的良好平台;国防动员训练基地为宣城国防事业续航;图书馆为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重要场所;规划馆是历史和现代的传承和交融;体育馆成功举办世界排球联赛,接受世界的检阅;全民健身中心、游泳馆、体育学校的建设使体育基础设施逐步配套;市人民医院急诊外科楼的交付使用,为医疗卫生发展做出贡献。还有妇幼保健医院、皖南医药卫生学校、市委党校迁建、市老年活动中心、市职工活动中心等一批已开工项目和即将开工项目。
4.排水系统逐步建立。1978年以前市区仅有8条下水道总长为4329米,到1999年扩展到21条,总长为14860米,另有明、暗沟27条长10894米,大量排水流入宛溪河。2000年以后,随城市道路新、扩、改建,城市排水系统逐步建立并完善,2007年底,宣城市区排水管道总长度已达到244.73公里。2010年,为完善敬亭圩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加大污水收集范围,我市全面开展城区道叉河、梅溪河、泥河、解放河、清溪河等城区内河污水截流工程,累计敷设截污管网36公里,实现河道截污管网100%覆盖,河道两侧沿线的排污口已全部收集进入城市污水管网。截止2017年底,全市排水管道总长度更是达到了843.91公里。
(二)大力度提升民生保障 开启百姓新生活
1.全面升级生活保障。一是供水方面。改革开放初期的宣城自来水供水设施仅有一级泵房1座,二级泵房1座,日供水能力8000吨,自来水供水普及率仅为40-50%。至1995年,市自来水公司两次实施自来水扩建技改工程,在玉山村水阳江段建成日取水能力10万吨的泵房,新建2000和4000立方米清水池各1座,日供水能力提高至5.0万吨,从而结束了宣城市民长期饮用宛溪河“循环水”的历史。但随着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和城市居民生产生活用水量的剧增,供水“瓶颈”日益突显,2006年6月昭亭水厂一期奠基动工,2008年5月正式供水,解决了市开发区和城区部分地区供水紧张的压力。2014年,鳌峰水厂技改完成后供水能力达到6.5万m3/d,2017年昭亭水厂二期投入使用后供水能力达到10.0万m3/d。截止2018年,宣城水务日供水能力16.5万吨,城市DN100以上供水主管网455.81km,供水普及率99%,出厂水水质合格率达100%。二是供气方面。2000年前的宣城市区只有液化石油气,当时年供气总量为4102吨,用气户数为28313户,用气人口为9.2万人,用气普及率为71.9%,用气形式主要是罐装。2005年,我市启动天然气利用工程,2017年我市城区配套主供气管网长度已达270km,管道天然气约9万户,瓶装液化气用户约3万户,形成了管道天然气为主、液化气补充的局面,燃气普及率已达到98%。在运营的加气站4座,年供气量约1200万立方米,市公交公司LNG加注站1座,年供气量约225万立方米,保障市区179辆LNG公交车的用气需求。燃气的使用提高了市民生活品质和城市品位,保障了人民的生活需要。
2.逐步改善住房条件。一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改革开放之初宣城城区实有房屋面积179.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98.4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6.4平方米。1984年,房管部门开始实施直管公房改造,同时,10多家开发企业相继成立,逐步进行成片开发,至2000年共拆除旧房面积22万多平方米,先后建成珍珠塘、长塘、西林、沁园、梅园、宛溪新村等20多个住宅小区,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由1978年的4.3平方米增至12.9平方米。2000年以来,住房和房地产市场经历了起步、发展和高速增长后,步入平稳健康发展阶段。据统计,2000年至2017年,市区新建商品房新开工2040万平方米,销售1370万平方米,至2017年年未,市区实有房屋建筑面积约242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约1550万平方米,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增至37.9平方米;二是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2013年以来,累计投入2.95亿元,推进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工作,实施楼道粉刷、增设施划小区停车泊位、更新垃圾桶、整治杆线、增设楼道灯、安装把式车辆停车棚等工作,累计完成改造建筑面积266.19万平方米;完成18个社区、160个小区、735个高清视频监控的安装,增设156个消防栓,老旧小区居住环境日逐年改善,居民住房实现了由安居到宜居的转变;三是继续推进棚户区改造,将棚户区改造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载体,自2010年开展棚户区改造工作以来,累计改造64819户,约371.71万平方米;四是加大住房救助力度,截至2018年6月,宣城市区通过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等方式已累计保障住房困难家庭约2.73万余户。其中,累计发放廉租租赁补贴约1.55万户;建设公共租赁住房面积约65.63万平方米,累计保障约1.18万户家庭。
(三)大手笔美化城市环境 展现城市新面貌
1.绿化品质大幅提升。改革开放初期,宣城市园林绿化除行道树和街头绿化外,其他几乎空白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我市城市园林绿化发展跑出“加速度”,绿化空间不断拓展,绿植总量大幅提升,城市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各项绿化指标稳步上升。到2017年底,宣城市区绿化覆盖面积已由1991年的88公顷上升至4230.01公顷,园林绿地面积已由1991年的26公顷上升至3943.5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面积已由1991年的11公顷上升534.6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已由1991年的5.7%上升至41.4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已由1991年的1.2平方米上升至14.92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2017年已达36.74%,“一山一湖三河十园”城市生态环境已基本建成,2015年宣城市正式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2.亮化提升卓有成效。1982年前,城市路灯由供电部门代管,1986年交城建部门管理,当时有370盏路灯,到1991年宣城市区有1031盏路灯,至2017年统计城市路灯达23000余盏。此外,宣城近几年还新增了景观灯21000余盏和灯带16982米。自2007年以来,陆续完成了67条背街后巷的亮化设施增设,累计增设路灯818盏,从而提高了宣城市区的亮化、美化水平。
翘首新征程,昂扬再出发。盛浩表示,市住建委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抢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和加入G60科创走廊的战略机遇,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以沪苏浙为标杆,以建设“双百”城市为目标,坚定不移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深入,上急需、保基本,补短板、提品质,优先实施市民最关心、最期盼和城市发展最需要、最迫切的项目,科学谋划建设城市“十大板块”,扎实推进“533”项目建设,完善城市路网,着力打造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奋力争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建设领域安徽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