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我市召开水运事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
来源:宣城新闻网 作者:张凌燕 发表时间:06-25 15:39

宣城新闻网讯 6月25日,我市召开水运事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从六个方面介绍我市水运事业高质量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干支衔接,主要航道通江达海。一是航道通达实现“东向跨越”。芜申运河宣城段完成移交,形成了我市T字型航道主骨架,至此,北通长江、东入太湖、直达苏浙沪,宣城至上海航线缩短运距100多公里。二是国字号实现“从无到有”。水阳江航道从省“二十线”航道之一提升为国家干线航道;芜申运河宣城段航道养护列入2024年省厅养护项目库,正在挂网招标。三是美丽航道实现“全省首个”。建成青龙湾“美丽航道”,交旅融合再添新景,去年全年完成水路客运量16.3万人、旅客周转量187.88万人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71%、164%,交旅融合再添新活力。

提质进位,港口码头能级提升。一是千吨泊位再上台阶。建成苏皖合作示范区首个采用安徽宣城建港、江苏溧阳整治航道的方式合作的广利川码头项目竣工,投产后提升宣城港整体吞吐能力30%以上,我市千吨级泊位达到29个。二是水路运输勇创新高。定埠港开通宣城至芜湖等3条水运集装箱班线,箱量超过5000标箱,开创了我省县域集装箱航线和班线的先河,上半年以来水路货运量7163万吨,货运周转量3767204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5.44%、15.385%,均位于全省第二位。三是港口定位即将提升。2023年,我市港口吞吐量达到1382万吨,同比增长49.7%,实现了5年翻两番,增幅位列第一。宣城港从拟由一般港口提升为安徽省重要港口,在港口定位上与滁州港、池州港并驾齐驱。

精准发力,便民惠企更加便捷。一是设立郎溪船检工作站点。围绕定埠港、广利川、南漪湖渔民点等重点区域,开展船舶检验现场工作,在规定办结时效内实现少跑一趟,就地领取证书,完成我市首艘长三角通检互认船舶检验工作。二是深化船员便民服务举措。开展宣城船员“专场考”“远程考”“培考发”一体化、“零接触”证书换发,完成船员计算机考试中心远程考场项目。三是做好企业服务争取资金。完成2023年度41家水路运输业及其辅助业年度核查及信用评价工作;完成客运客渡船补助申报、项目申报23个,申报2022年度岛际客渡船资金10.63万元。

创新驱动,行业服务转型升级。一是水运平台“零的突破”。建成全省首个水运货运网络平台,相当于“滴滴打船”,截至目前认证企业131家,其中长三角企业85家,认证船舶20143艘,订单总量9160单,订单总金额2.76亿元,实现营业收入7428.21万元,今年一季度完成达规目标。二是实体孵化“零的突破”。招引水运物流龙头企业-苏州正沧,在东部新区落地长三角(宣城)水运产业服务中心项目。目前入驻企业12家,已有7家企业正式启动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041.8万元。三是数实结合“零的突破”。支持广利川码头,开发枢宛物流水运平台,目前已进入试运营阶段。

先行先试,低碳发展成色更足。一是绿色水运试点捷报频传。推进引江济淮船舶油改电“1+6+100”示范工程,全国内河首艘3000吨级“油改电”货船“川川长江001”落地宣城;广利川、汇金物流2个国家级近零碳码头试点项目已通过省级评审。二是船舶摸底排查全面完成。完成交通运输部内河货运船舶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强度摸底排查,我市排查船舶237艘,目前完成数据录入、审核上报工作。三是受电设施改造全面启动。上报2024年长江经济带运输船舶397艘受电设施改造任务,项目总投资1994.17万元,其中国家补贴资金1196.50万元,目前已完成25艘船舶改造。

强基固本,安全保障有力有为。一是隐患排查整治到位。累计检查水运企业数约240家,发现安全隐患数126个,完成问题整改120个,整改率达到96%。二是安全教育落实到点。开展送水上交通安全知识进校园、送典型事故案例进企业等,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安全氛围。三是智慧航道已见雏形。水阳江、汪联河电子航道图、视频监控点、AIS基站及船舶识别系统已全部建设完成并初步验收,同步实现联网共享,为实现“电子巡航”打下基础。


【责任编辑:柳生】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