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由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和中国科学院科技史研究所牵头申报文房四宝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正式启动。11月14日,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会长、文房四宝“申遗”专家组组长郭海棠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申遗”工作目前正在紧张地进行着,“申遗”一旦成功,对文房四宝的传承将带来积极的影响。但是,对文房四宝传统工艺的传承,仅仅靠“申遗”是远远不够的。
●文房四宝远离大众生活
文房四宝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是手工艺技艺,更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文化生活样式。柔韧的毛笔,浓稠的墨汁,轻薄的宣纸,精致的砚台,由这四件组成的中国式书写文化,延续了几千年。
然而,文房四宝目前在中国更多是作为一种工艺品而存在。随着计算机的普遍应用,不仅墨水和砚台已经逐渐被大众抛弃,连笔在社会生活中的功用也正急剧退化。
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会长郭海棠告诉本报记者,文房四宝行业在解放前一直作为一个大行业而存在,普通人都要用笔墨纸砚。而如今,现代书写方式的出现,使文房四宝渐渐被大多数人所抛弃。
“文房四宝对国人来说已逐渐成为一种记忆,我们有责任去保护它。”郭海棠谈起文房四宝的保护时十分激动。文房四宝渐被多数人抛弃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昔日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变。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小学生每星期还上一堂大字课;到了七八十年代,写大字改为描红;而现在,连描红课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取消了。
合肥市的一位中学美术老师告诉记者,有一次,学生到他家做客,许多学生看了他的砚台都以为是烟灰缸,而放在书桌上的固体墨很少有学生能认得。今年暑假,新华社记者在皖南黄山市的青少年宫与一些学习书法的孩子交谈时,也发现他们学习书法更多来自家长们的一厢情愿,孩子们没有真正从书法中体会到多少快乐。在皖南的一所中学里,记者曾连续问到几个成绩不错的中学生什么是文房四宝,很少有学生能回答得全。
11月15日下午,记者来到安徽省博物馆工艺精品经营部,该店工作人员对记者说,目前套装的文房四宝多数是作为礼品来销售的。记者在该店见到,一盒最普通的文房四宝标价380元。而记者在歙砚销售处见到,一个砚台少则千元,多则好几千元。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天一盒文房四宝也没有卖出去。在合肥市蒙城路的“留香斋”文房四宝店,一位负责销售的女士告诉记者,套装的文房四宝多是用来作为礼品销售的。
●文房四宝市场日渐萎缩
作为一种文化产业,由于群众鲜有使用和这种传统工艺的日渐萎缩,导致文房四宝的市场发展空间渐渐缩小。
安徽省宣城市文化局艺术处范处长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在宣城,制作宣纸的原材料日渐紧张。宣纸使用的原料主要是当地农民种植的长杆稻草,由于新品种水稻收成高,长杆稻草的价格又抬不上去,当地农民渐渐不愿意再种植长杆稻,所以宣纸的生产厂家规模难以扩大。
记者于10月下旬在黄山市采访也了解到,制作徽墨的劳动强度较大,它需要年富力强的青年人作为制艺工人,而该项工作收入不高,导致徽州当地的年轻人宁愿外出打工都不愿意从事该项行业。
宣城市副市长夏月星认为,文房四宝目前面临着生产方式较落后,浪费大且成本高,市场价格与价值不成比例等问题。更突出的问题是人才青黄不接,湖笔的从业人数每年大约以8%到10%的比例递减,湖笔制作行业中最“年轻”的技师也已43岁。这些问题为文房四宝的传承带来了难度。
在这样的情况下,为文房四宝“申遗”对它的保护工作无疑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无论成功与否,“申遗”都有利于人们对笔墨纸砚文化的认同感。
郭海棠认为,“申遗”一旦成功,这对文房四宝的传承和发扬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国家可能会有更多的政策推动文房四宝的发展。
●传承文房四宝需要社会合力
郭海棠对记者说,“申遗”有利于对文房四宝的传承,但仅仅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