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的现在,在某种程度上关系到我国未来人口和劳动力素质,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城乡社会稳定,因此值得关注。
近年来,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由于户籍制度的约束,以及城市生活成本高等多种原因,数千万农民工在离开家乡进城务工的时候,不得不把尚未成年的孩子,留在家乡托付老人们照顾。据可靠数字,目前我国有农村留守儿童将近2000万。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的全国政协会上专门提出全社会要高度关注留守儿童工作。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及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留守儿童已经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泾县地处皖南山区,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外出务工人员群体较大,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面临着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为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县委、县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作了一些有益探索和研究,这对其他地区也将具有借鉴意义。
留守儿童的基本现状
留守儿童的基本现状
泾县现有人口35.4万,其中,常年在外务工6万多人。目前,全县有留守儿童7359人,其中男3869人,女3490人;初中生3047人,小学生3770人,幼儿园542人。留守儿童被监护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隔代监护型,即随祖父母生活的5817人,占79%;二是亲朋监护型,即随亲朋生活的1054人,占14.32%;三是社会监护型,即寄宿学校的430人,占5.84%;关系不稳定的58人,占0.79%。
从泾县实际看,对照相关研究资料,表明留守儿童问题基本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是成绩欠佳。调查资料显示,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其中17%的小学生成绩较差,4%的小学生成绩很差;留守儿童中有1%的人上学经常迟到,有时迟到的高达27%,11%的留守儿童有过逃学的经历。分析原因,一是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不高,部分农民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机率不大,对孩子的学习总体期望值较低。二是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从泾县的情况来看,有79%的留守儿童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祖辈生活在一起。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隔代监护,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其次是性格缺陷。一是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打工地以江浙沪等发达地区为主,常年在外奔波,与留守子女联系不够,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关注和指导。二是临时监护人一般受教育的程度不高,往往是把被监护人的人身安全和“吃饱穿暖”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认为只要孩子平安就可以向孩子的父母有所交代了,而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坏、行为习惯养成、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却很少关注,任其发展,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三是行为偏差。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自律能力很弱。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不少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不少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调查显示:31%的人平时有说谎的习惯,有22%的人沉迷于打游戏,30%有过打架斗殴的经历,15%有过偷东西、破坏公物等不良行为。对留守儿童的种种行为问题,监护人、家长、学校等方面都感到难以控制。
值得注意的是,留守儿童这一群体还存在安全隐患。对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制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加强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但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的存在。
谁来关爱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