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近在眉睫,宣城市新农村建设“十二五”规划思路也已经成型。一个具备宣城新特色的科学发展思路清晰可见。从以示范镇为切入点的示范带建设布局,到美丽和谐乡村建设标准,从中心村建设规划到宣城文化特色村构思,再到推进统筹城乡、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可持续等战略性发展原则的把握,延续了科学发展的主题不变,体现了“转方式”的精彩亮点——
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思路。坚持以174个(省级)中心示范村建设为着力点,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因地制宜,切实做好新农村建设布局规划。绩溪、旌德、泾县、宁国等县市认真做好徽、商文化特色村村庄建设规划,将徽、商文化理念融入村庄建设总体规划中,突出文化特色。宣州、郎溪、广德等县区要因地制宜的加快中心村规划步伐。全市所有中心村都要达到净化、洁化、绿化、亮化、美化标准。174个(省级)示范村中的自然村都要达到村庄环境整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良好、农民生活富足、乡村精神文明向上、长效机制运行良好的新局面。坚持以17个(省级)示范乡镇建设为切入点,科学谋划村镇布局,加强国省道(10条示范带)环境卫生整治,构筑城乡联动的新型村镇布局体系。继续实施“百村十镇”示范工程,打造100个美丽和谐乡村,实现农村经济结构合理、精神文化丰富、人与自然和谐、卫生环境整洁、公共服务健全、组织建设健全、民主法治深入人心、党的建设完备、农民过上安居乐业的和谐生活。坚持扩大内需,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消费。加速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以民生改善为落脚点,构筑城乡一体的新型公共服务体系。突出提升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新型产业,构筑结构合理的新型产业支撑体系,174个(省级)示范村农民人均收入在“十二五”期间平均增长高于全市的农民人均收入10%。示范村低收入人群明显减少,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突出农村文化建设,“十二五”前两年推出10个具有皖南徽、商文化特色村。在“十二五”期间,我市新农村建设还将陆续推出一批示范村镇,通过提升村镇的文化品味,加强特色建筑的保护,营造一批乡土文化,培育一批文化建设能人,传承一批特色工艺技能,培养一批“皖南宣城文化村”。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热点,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构筑文化繁荣的新型农村社会文化建设体系。突出精神文明、民主法治和党的建设,构筑和谐稳定的新型农村社会管理体系,完善农村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留守之家的建设,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农村民主法制更加健全,农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农村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农村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坚持统筹发展的原则。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从发展战略、规划部局、政策取向、资源配置、服务保障上进一步向农村倾斜,不断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科学规划的原则。以科学规划为先导,采取试点先行、分类指导,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心村)建设。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从实际出发,结合村情民意,整合资源,充分发挥优势,着力发展符合时代要求和具有地方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徽、商文化示范村)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持续地利用自然资源,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全力推进具有皖南自然风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旅游示范村)建设。坚持群众主体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用政策、信息引导农民积极主动,自主参与新农村建设,不强迫命令,不整齐划一,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关注的实际问题。坚持村企共建、部门帮扶和社会参与的原则。积极引导社会工商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