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面上流通的几分硬币越来越少,可在日常消费中,几分钱的尾数却经常出现。有市民反映,对于商品几分钱的尾数,商家很少将收取原则告知消费者。
记者调查:商家“不找零”,从来“没商量”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容易出现“零头”的市区大、小超市和一些水果店。调查中记者发现,大多数商家采取的是“四舍五入”的办法,而“分升角”方法在一些小超市也是比较常见。
镜头一:9月10日下午4点,家住长塘新村的黄女士来到市第一幼儿园附近一家水果超市,称重购买了一斤多葡萄,共计6.95元,付了10元,按照购物金额,收银员应找回3.05元。但在结账时,收银员只找回3元钱,并没有如数找零。收银员解释说,店里结账时对分币实行“四舍五入”。记者在此观察了10余分钟,几乎所有顾客购买水果都存在“零头”,但商家没找分币,也没有人坚持索要属于自己的零钱。
镜头二:9月11日上午8点,家住春归苑步行街的刘女士在中心菜场附近一家熟食店选择了三种不同价格的散装熟食。称重后,几袋熟食品的价格均显示到了分币,但最后结账时全被“抹”成了角。“我这有分币给你,你找我一毛钱。”面对刘女士的要求,老板摆了摆手笑着说:“现在哪还有分币啊!你就是把分币给我了,我也不好找给别人。”这位老板说,称秤时分币直接“四舍五入”了,所以结账价格都只显示到“角”。记者同样发现,并未有其他消费者计较有无分币现象。
镜头三:9月11日晚7点30分,记者前往位于府山广场的台客隆超市。在超市里面,记者看到不少商品的定价都精确到了分,如1.68元.1.98元、3.98元等,主要集中在水果、蔬菜及散装的小食品等。家住宛溪新村的赵先生称重买了两样散装零食,共计28.54元,付了30元后,收银员找回1.5元。
“消费者在付款时,如果价格上有分币,结账时超市一律按四舍五入计算。如果消费者购买了多款商品,电脑系统会将分币累加起来,最后的分币再‘分升角’。”收银员这样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