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鳌峰路是适应宣城行署设立由芜湖搬迁宣城而新建的一条大街。1979年秋,省委开始酝酿芜湖地区更名搬迁之事,当时第一任宣城地委书记张建同志亲自主持了这些工作。就宣城地委、行署机关选址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选址敬亭山西麓八里岗,另一意见放在一里桥小山岗附近,即现市医院的地方,而张建同志则选址放在鳌峰,其理由有三:第一、省钱。当时鳌峰南、北两个小山头已被宣城县初步平整了,土路是通的,也通水通电。在这个基础上搞建设,可以省去一大笔资金。第二、方便生活,当时的鳌峰虽然在城外,但也靠近城,干部职工到城里买点东西,小孩上学都不太远,比较方便。第三,建设周期相对要短许多。最后杨省长到宣城考察,同意了张建同志的意见。经过几年的努力,1982年春,宣城地委、行署机关正式搬迁到宣城,故才有今天鳌峰路的诞生,道路因地处陵阳山之鳌峰命名,路宽60米,在当时是最宽的道路,它的绿化、亮化也是最佳的。1988年和1990年先后在该路段举办过菊花展和全区物资交流大会,盛况空前。
那么鳌峰路原先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貌呢?首先,从路面谈起,自西向东扫描,它的西端是小平山,经拉平接上改建的芜屯公路(后定名梅溪路)开始,越过原芜屯公路(现陵西路)填平农田至南门口即薰化城门楼处(市建行门前)这段路现称鳌峰西路,再穿过城外的原南北向的军事打靶场即市烟草公司门前处。再到中国银行前的城墙破解延伸到原鳌峰公园入口道路。因路的西边是山坡地,东边是条石台阶,故此架设了38米长的鳌峰旱桥,沿状元桥拉平坡地,又在古云深桥遗址处架设新的80米长的鳌峰大桥,此路段现称鳌峰中路,从而接上了原绕城的芜屯公路(现名九州大道)。后随着建设的发展,又向东伸填平沟渠和农田,将路面延到泥河旁,这段路称鳌峰东路。建大市后,又向东延伸建了784米长的揽胜桥,登上此桥,江城风光尽收眼底。桥下成为合理使用空间的典范,2010年,宣城金达公共交通公司除在此办公外,还提供夜晚停车和修车场地。此桥不仅跨越皖赣、宣杭铁路,还跨泥河,继而向东延伸修建了长1819米的水阳江两座大桥,不仅跨了水阳江,还越过了玉山的800亩大滩地,是目前宣城最长的大桥,此路又再一次与芜屯公路相交(现已改成陵阳路),直至崇善路,总长6870米,成为直线道路最长的一条,此段仍称鳌峰东路。
其次,再谈鳌峰路北边的建筑情况,仍自西向东顺序,现宣州区粮食局、人保公司、市国土局、市工商行都建在山坡上,自市粮食局至市交通局,均为拆除城墙遗址上的建筑,这中间有丰谷楼、市农委、市农业银行、市建行,南天电力工程公司、市烟草公司、交通银行、市人大、政协大楼、市交通局等。上世纪50年代,这段遗址上曾有过万人参加的修建“十里桃花环城公园”的壮举,其时在元宝街入口是由薰化双城门楼进城右拐左弯,而薰化城门楼遗址位于市建行和南天电力工程公司之间状元路上,此处至今还留有南齐谢朓时任宣城太守留传下的“看门太守”逸闻掌故。再向东过鳌峰旱桥,便是宣城中学门前俗称的状元桥了。据志载,此处清代为大成殿,而半圆形的泮池为古代学馆大门前的传统建筑形式,凡有试中者,要举行一定的仪式走过此桥,故称“状元桥”。
解放后五十年代初,现宣中大门处,即桥北面有一字排开的三座单门三层式石碑坊,也称泮池坊,是乾隆丁已知县吴飞九增建的,此坊正对状元桥中轴线,牌坊下的台阶同泮池半径等长,另有昂头石龟驮着巨型石碑分立在牌坊的两头。当时,学校在三座牌坊主梁上挂着“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白底红字的宣传标语,此牌坊后被拆除做了烈士纪念碑的石材。桥面为青石铺设,桥梁石是雕刻精美的“二龙戏珠”方石块,护栏已毁,后因宣城修建街道需要使用石材,此桥上的青石片被撬起敲碎当石子用了,甚至连现在旱桥处台阶石,也全被砸成了石子。
1986年鳌峰桥建成,继而造了旱桥,终使鳌峰路贯通。由于市政的规划,宣城中学北大门废弃,而移址原泮桥(状元桥)桥头,改建宣城中学南大门。2001年,宣城中学投资打造,让这一历史遗址呈现在世人面前。
泮桥为三孔石拱,横跨于半园的泮池之中,长23.3米,宽9.2米,两旁各设1米宽的人行道,并增添以赤壳丹石材制作的32只石狮雕柱的空花石栏板作护栏,高0.65米,狮柱高1.2米,整个桥面用花岗石板铺设。另有1.6米高的守门狮一对。
半园的泮池也进行了整修,池沿装上了石栏板和59只石狮雕柱,泮池半径上还嵌了两只龙头雕刻,环池用鹅孵石铺地。整个泮池和桥的建筑式样与飞檐翘脚的学校门楼、格窗扇门遥相呼应,显得古香古色,一派徽风皖韵。
再向东,便是宣城市自来水厂大楼和原市建委大楼,均建在坡地上,建国初期在大楼后杨毛山曾一次镇压反革命份子7人,唯市环保局的大楼是建在城墙遗址上的。过宛溪河两边的建筑,九州市场直到市税务局等的建筑,都是建在旱地农田间的,直到泥河边同样如此。
再者是鳌峰路南边的情况。现鳌峰西路和梅溪路夹角地带至陵西路(原芜屯公路)西边为一斜坡山地,所建房屋都是因地制宜、高低参差的建筑。过陵西路到中国移动电信大楼往南沿状元路西边,到梅溪路北(原芜屯公路)一大片地带,原是乱坟岗,此处90年代建起了当时宣城最高建筑24层的电信大楼。而现在的状元南路,在古时就是出薰化城门通泾县的铺道,晏公桥就是往泾县的第一座桥。往东市林业局大楼附近,原来也是乱坟堆,60年代闹粮食荒的时候,不少无辜民众遗骨埋葬于此。
八十年代初,行署的两座办公大楼,是建在宣城中学早已平整了的实习小农场土地上,本人还在此参加过勤工俭学的劳动,中间洼地即形成了现在的水池曲桥景区。同时还建了生活的房舍,招待所(俗称二招)、鳌峰电影院等,并在现中国银行处建起了经过县委书记朱景本引荐,由上海下放户蒋剑影创办的宣城首家西式蛋糕房,蒋后在城南购了城关税务所的房屋迁到街上营业至今,当时的土地让给了中国银行建房,那时蛋糕房虽然简陋,可确让宣城人民第一次尝到了在本土生产的西式点心的滋味。
中国银行宣城分行办公楼是建在城墙遗址上的建筑物,后面的水面即是护城壕的一段,因在其南面筑埂便成了现在的小湖景致。从市旅游局到市计生委一大片地为野竹林。本人在宣中读书时,经常和伙伴来此挖竹子作标枪杆,作业余体育锻炼器材用,所以对这里的地貌是相当的清楚的。
再向东,便到了今鳌峰公园地段,此处古时为风景名胜。1937年冬,因日本侵略者飞机多次轰炸,鳌峰胜景遭到毁灭性破坏,只剩下龙首塔一座,残碑几方,一片冷落景象。时至1997年4月,日本国爱媛县川之江市捐款一千万日元(约63万人民币)用于鳌峰公园门楼建设,并在公园内栽植14棵香樟树,表达中日两国人民世代维护和平、世代友好的意愿。该公园于1998年开园售票,2005年5月1日除消门票,成为当时市内最有名气的节假日休闲场地。
我曾于1997年11月7日提出建议,沿鳌峰公园建在城墙遗址上的游歩道外侧,砌一道1米高、半米宽的城垛,并在现龙首路上建城楼一座,这样在新修的芜屯公路(现九州大道)上看上去,能看到高高的城墙,让历史记忆融合在现代都市中,彰显宣城悠远的历史和美好的未来。(奚本金2012.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