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自古就是钟灵毓秀之地。
这里的宣纸、宣笔、徽墨令人称奇,李白、谢、苏轼在这里留下处处遗迹,梅尧臣、梅文鼎、施闰章、胡适等名人从这里走出……这片山清水秀之地,积淀着丰厚的文化宝藏,令人们为之流连忘返。——这是宣城灿烂的过去;
文化强市决策高调出台、文化园区建设如火如荼、传统技艺再现辉煌……在这片加速崛起的大地上,正在上演文化兴盛的现代剧,让人们处处感受文化引领发展的热力。——这是宣城红火的现在。
未来方向 迈向文化强市
在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我市在加快发展的大盘子中,日益凸现“文化”这张牌。多年来,市委市政府一届接一届高举文化产业发展这面大旗,树立了鲜明的方向标,确立了文化产业的支柱性地位。
2011年7月,《宣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由市政府印发实施。在这个十年规划中,明确了做大做强文房四宝及工艺品、文化旅游、文化休闲娱乐三大支柱行业的目标。此外,还提出了打响创意设计等四大新兴产业、着力发展文化演艺等三大基础行业等一揽子计划。
用好“文房四宝之乡”这一国字号品牌,实施我市文化产业的“中路突破”,这在全市上下已经形成共识。今年,我市又制定实施了《“文房四宝之乡”城市品牌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实施“一园、一基地、一中心、一剧、一节、一上市公司、一馆、一雕塑群、一城”等九个与“文房四宝”有关的重大项目,着力推进“文房四宝”特色城市文化品牌建设。
本着优先发展、倾斜支持的思路,以“轻税薄赋”之策激发文化产业的活力,这是我市在现实发展中形成的又一共识。在市政府2010年出台、2011年部分修改的《关于加快市本级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中,就文化创意产业在土地、财税减免等方面规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2012年底,市委、市政府正式印发了《关于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意见》,意见明确,“十二五”期间,将重点打造10个文化产业园区(基地),谋划100个文化产业项目,培育20家骨干文化企业,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的发展目标。同时,设立文化强市建设专项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1500万元,用于对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事业和农村文化建设进行支持,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也已出台。
对一个单项行业,出台如此之多的规划、政策和措施,在我市其他行业是十分少见的。这表明了我市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坚定决心,也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战略支撑。
现实步骤 一个个项目绘制蓝图
今年四月份,市委书记姚玉舟在认真阅读我市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草案之后,提出了这样的明确要求:要把文化资源要素当作产品来设计,既要加强产品创新和生产,又要加大市场推广和营销,完善并拉长文化旅游产品产业链。并对文房四宝文化旅游开发、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影视动漫摄影写生基地建设、徽菜系列产品开发等提出了具体意见。市长韩军就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明确提出以一个个项目来推动,以好项目、大项目来推动。
搭起文化台,唱好发展戏。自2004年以来,我市连续举办文房四宝文化旅游节,这已成为我市乃至全省一个品牌性节庆活动,眼下正在筹办第六届。一届接一届文化节的举办,让宣城的“文房四宝之乡”之名传遍大江南北、海内海外。同时,各地举办的“徽菜美食节”、“安苗节”、“竹文化节”等大大小小、风格各异的节庆活动,展现了我市独特而众多的古风古韵,为宣城积攒了人气,带来了声誉。
与节庆活动相呼应,现实中的文化产业项目则在热火朝天建设中。在市区南部的丘冈间,宣城文教创意产业园正呼之欲出,这是一个以文房四宝交易展示为主的特色文化产业项目。目前,园区启动项目——文房四宝交易中心主体工程已经完工,书画交易中心等项目即将启动建设,政通梦幻王国等一批项目正在积极洽谈对接。
同时,在市区有其他数个项目在同步推进:中国茶府、新港生态城等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各地文化项目建设也在不断收获喜人果实:宣纸文化产业园今年初入选省重点支持发展的十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中国宣纸集团公司上市进入实质性阶段,桃花潭文化旅游景区喜迎各地游客,绩溪百里历史文化生态走廊初现迷人风采……目前,全市共有1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家国家重点文化出口企业和项目,5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值得一提的是,全市现有各类文房四宝类文化企业400余家,年产值近10亿元,是全国最大的文房四宝产业基地。
相比于已经收获的成果,更为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