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其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深邃博大的历史视野,为我们擘画了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宣城经开区作为市本级经济建设的主阵地、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理应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尤其是对全会提出的“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的重要改革部署,我们要准确把握其中的精髓要义,进一步锚定“立足翻两番、冲刺千亿级,打造市域龙头园区”的目标任务,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主动作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各项工作部署,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实现园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为宣城“追赶江浙、争先江淮”贡献更多力量。
坚持先立后破,保持战略定力,全力提升发展“含金量”。我们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系统谋划,根据园区当前的发展阶段、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把握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向、路径,理性选择、稳妥推进。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针对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等园区传统产业,不能盲目求新、以新汰旧,要依托园区“产业大脑”平台建设,鼓励支持企业通过自主创新、科技赋能、智改数转等方式,实现“老树发新芽”。推动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围绕园区现有产业布局,坚持招大引强、项目为王,成立投资促进公司,实现政府主导招商与市场化招商双轮驱动,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全面提升三大主导产业竞争能力。开展服务企业“六助”行动,塑造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注重未来产业谋篇布局。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对未来产业进行战略预判和跟踪研究,聚焦人工智能、半导体、低空经济、生物医药等新领域新赛道,抢抓发展先机,实现无中生有、换道领跑。
坚持引育并举,增强创新活力,全力提升发展“含新量”。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园区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把科技创新作为“首选项”“必答题”。加大科技企业培育。针对人才建设、技术创新、研发投入、成果转化等要素,精准对接服务,全力做好培育指导,不断壮大科技型企业群体规模,推动企业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技术,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建强企业创新平台。在着力推动创新平台数量增长的基础上,依托现有的省级以上企业创新平台,整合科技力量和创新资源,锚定产业前沿、“卡脖子”领域,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进“揭榜挂帅”,加快关键技术落地转化。抓好创新人才引用。高度重视高层次创新人才聚集产生的知识溢出和创新效应,引导重点产业企业通过专家荐才、会展引才、猎头招聘等形式引进拔尖人才攻关核心技术。围绕产业发展需求,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更好推动科研成果孵化,更好推进园区“产教融合”。
坚持生态优先,挖掘内生动力,全力提升发展“含绿量”。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宣城经开区将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零碳园区”创建为抓手,依托“省级城乡建设绿色发展试点城市(低碳片区)”示范项目,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系统提升绿色发展水平。推进绿美园区建设。持续开展园区环境整治和亮化美化项目建设,提升园区人居环境品位,加快推进污水处理中心、表面处理中心等环保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打造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生态园区。推动绿色循环发展。坚持源头管控,严把项目入园关,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入驻。支持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工艺,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全力抓好园区污染防治与散乱污企业整治,深化环保管家服务,为园区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集聚绿色低碳产业。近年来,我们坚定不移推进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已形成相对完备的先进光伏产业链、锂电产业链、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链,其产值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54%。我们将继续强化关键技术迭代突破,提升产业链创新能力和附加值,壮大产业集群,为园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蓄力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