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鼓催征担使命 守正创新善作为
——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工作综述
政治引领不断强化,精准监督聚焦聚力,地方立法开花结果,服务代表有力有效……回望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全面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书写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人大工作守正创新的“宣城篇章”。
这一年,各项人大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制定地方性法规1部,听取审议报告11项,开展执法检查2次、专题询问1次、调研视察19次、任后监督1次,作出决议决定4项,依法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83人次。
这份“成绩单”,凝聚着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如一的担当尽责,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宣城大地上绽放出更加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在强化政治引领上有新提升
山因脊而雄,屋因梁而固。翻开2024年宣城人大履职日历,鲜明主线清晰可见:这一年,市人大常委会以党的创新理论定向领航,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中找准职责定位,确保人大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前行。
5月16日,市人大常委会及机关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启幕。2天时间里,原原本本、逐章逐条学习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围绕党的六项纪律开展研讨,推动《条例》学习落实落细。
“我们将继续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全面对照检视,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干事斗志!”机关干部纷纷表示。
这是市人大常委会将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有机融合的一个缩影。2024年,常委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13次,举办专题讲座4次、读书班1期,以高质量学习促进高水平履职。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坚决扛起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政治责任,全年向市委请示报告9次,切实做到市委的决策部署到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无论是干事创业还是攻坚克难,不仅需要宽肩膀,也需要铁肩膀;不仅需要政治过硬,更要本领高强。这一年,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四个机关”定位要求,着力提升履职能力,打造过硬队伍,以自身建设高质量保障人大工作高质量。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突出抓好常委会及机关党的建设。健全“审议意见书+问题清单”、审议意见办理监督检查等机制,推动清单化闭环式监督,推进数字办公系统建设,加强市县两级人大工作联动,全力提升工作效能。充分发挥人大在密切同人民群众联系中的带头作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注重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着力推动解决特殊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难题,用群众满意度检验作风“含金量”。
●聚焦重点领域工作 在助力发展大局上有新贡献
肩上是经济提升、绿色发展,心头是万家灯火、百姓福祉。这一年,常委会始终坚持把人大工作放在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中谋划推进,引导全市五级人大代表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宣城建设——
10月29日,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题询问。10位常委会组成人员先后提出询问问题,相关部门及区块负责人作了应询回答。答题两小时,备题却足足花了几个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题询问工作从年初开题到年终结题,在省际毗邻地区、康养基地、跨境电商综试区……处处留下了问询人的身影,彰显了沉甸甸的人大担当。
这是市人大常委会聚焦全市重点工作,以人大之问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一年来,常委会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促进经济稳健运行、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出实招、解难题——
聚力经济稳健运行。定期听取计划、预决算执行和审计工作报告,审查批准市级决算和预算调整方案。开展政府债务审查监督,强化政府债务“借、用、管、还”全过程监管,为人民守好钱袋子、看好账本子。
聚力城乡融合发展。听取审议“千万工程”推进情况报告,开展林下经济发展情况调研,配合省人大常委会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大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优势产业迈上新台阶,城乡协调发展打开新格局。
聚力民生福祉保障。开展“宣城环保世纪行”系列活动,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城区住宅小区停车难停车乱整治等专题调研。围绕住房、养老、就业等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全力以赴办成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
站在大局中、融入大局里。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用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实绩,交出了助力发展的精彩答卷。
●加大法治供给力度 在促进良法善治上有新作为
“通过!”2024年10月29日,《宣城市民宿促进条例》经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为我市民宿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2019年,我市出台了《宣城市农家乐(民宿)管理办法(试行)》,随着民宿市场逐渐火爆,为解决民宿业主实际经营需求,亟待出台地方性法规。市人大常委会立足“小切口”、做足“小快灵”,制定《宣城市民宿促进条例》,鼓励、支持、引导民宿产业发展。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这一年,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科学立法、监督严格执法、维护公正司法、促进全民守法,推进平安宣城建设,辛勤耕耘结出累累硕果——
发展要高质量,立法也要高质量。省人大常委会及时运用法治方式巩固改革成果,以立法高质量保障和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市提出的促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条例的立法建议,列入省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此外,市人大常委会配合省人大常委会做好省立法条例、企业技术改造促进条例等10部地方性法规草案的征求意见工作。
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全市交警规范化执法情况报告,就更新执法理念、完善监督管理、强化部门协作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开展全市社区矫正工作情况调研,促进社区矫正对象顺利融入社会。加强对任命人员任后监督,审议4名市政府组成部门主要负责人和14名法官、检察官述职报告,促进提升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能力水平。
为深化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实践,市人大常委会切实加强宪法实施和宣传教育,深入推进“八五”普法规划落实,持续开展“江淮普法行”活动,随着宪法宣传教育走进千家万户,人们越发感受到宪法的力量与温度。聚焦群众现实需求和期盼,开展家庭教育促进“一法一条例”、《宣城市传统村落保护条例》执法检查……
一次又一次的立法实践,让百姓的心声更快、更准地体现在立法工作中,在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宣城篇章中,人大智慧、人大作为、人大力量得到充分彰显和有效发挥。
●提高为民代言水平 在发挥代表作用上有新进展
人大代表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万千群众,是最好的桥梁纽带。这一年,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尊重代表、依靠代表、服务代表,充分发挥代表主体地位作用。
距离老百姓最近的反映渠道是什么?全市已建成运行的534个代表“家室站点”就是最好的回答。
“小站点”撬起“大民生”,代表活动日上,“家室站点”里热闹非凡。“自来水管网改造升级了,村里家家户户都能用上自来水了!”“桥修好了,大家出行更安全了”……通过一场场接地气、冒热气的面对面沟通,将一线声音转化为代表建议,切实帮助群众解决了各类急难愁盼问题。
人民参与民主实践越广泛,意愿表达越充分,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就越真实。宣城大地,一张张基层人大工作“金名片”熠熠生辉。
市人大常委会还组建了专业代表小组,构建区域代表小组和专业代表小组“双通道”履职体系。采取“点名调学”的方式,发挥专业代表小组和市人大代表小组“两组长”领学示范作用。开通全市五级人大代表“线上”履职账号,在全省率先举办履职平台培训。邀请市人大代表参加调研视察、执法检查、专题询问等监督工作,支持省市人大代表参与“一府一委两院”有关活动53人次……如此,全市6871名各级人大代表实现闭会期间履职“不打烊”。
带着课题去、带着问题去,带着民意回、带着建议回!一年来,全市五级人大代表累计提出意见建议、社情民意8533余件,办结7897件,办理结果满意率96.3%。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代表提出的1件议案、141件建议,已全部按期办理完毕。在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我市代表团5条建议被列入省人大常委会重点督办建议。通过“问政”和“议事”,广大群众以人大代表为纽带,成为民生实事的建议者、决策者、监督者和受益者。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这是全市各级人大代表的庄严承诺,更是他们深入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凝心聚力惠民生的真实写照。
一笔一印记,步履皆华章。新的一年,市人大常委会将以改革创新精神尽人大之责、献人大之智、倾人大之力,持续提升立法、监督、代表等工作水平,不断深化拓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宣城实践,奋力推进宣城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