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海报。资料图片
《国家宝藏》海报。资料图片
【文艺观潮】
“2020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日前宣布,要与快手短视频App合作,开启新的传播模式,这意味着打破大小屏壁垒,让节目以多种样态呈现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屏与小屏的深度融合不仅让受众数量数倍增长,制播团队收获更多资源和更多机会,也让台、网、端的深度融合拥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优秀节目呈现出多样态表达。
央视《国家宝藏》栏目注册成为B站信息发布账号后,每期节目的实时弹幕数最高达到8000多条;《中国诗词大会》的飞花令环节经由短视频传播,成为互联网传播的热点视频;《中国地名大会》通过小程序让网友在线比拼,展开“头脑排位”大赛,点击量直线上升……平台间的合作方式正不断迭代——从最初的“传播向”合作到如今的“制作向”“资源向”“资本向”“人才向”全方位融合,获得了新的经验。
策划合作前置,让资源相加变成了优势相融互补
将演播厅构建成一艘穿越时空的宇宙飞船,观众跟随嘉宾在飞船中沉浸式开启“飞跃天际”之旅……作为国内首档科幻科普综艺,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指导的《从地球出发》自2019年12月20日播出以来便收到好评不断。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看来,“《从地球出发》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提出一台、一网、一端深度融合的首次试行,由江苏卫视、爱奇艺、字节跳动三方共同进行制播工作”。
据江苏卫视节目中心副主任、《从地球出发》总制片人张烨镝介绍,江苏卫视擅长做创新题材的研发,此前《最强大脑》《超凡魔术师》积累的丰富经验,更让科学益智类节目的创制成为江苏卫视的强项;爱奇艺作为独家长视频版权方,就宣传资源在平台进行推荐,也形成了收视热点;字节跳动利用今日头条、抖音、西瓜视频等多端的优势,推动了节目的短视频传播,与此同时,他们策划出的科幻科普达人也成为网红。
随着台、网、端合作的展开,其合作渠道、内容、角度、领域等都在迭代升级,而其中最为重要的趋势就是多平台协作的不断前置。此次《从地球出发》将合作提前到项目初始阶段,在管理部门的积极努力下,让台、网、端的合作真正由“相加”到“相融”。
不仅仅是从大变小,还要释放出更多内容价值
2019年9月1日,随着新中国成立初期彩色影像的首次正式公开,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组织开展的“精彩短视频,礼赞新中国”主题宣传月正式启动。30天时间里,68条带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活动统一标识的短视频,在央视网、新华网、人民网、抖音、快手、梨视频、爱奇艺、腾讯微视、好看视频、秒拍、新浪等十余家主要网络视听平台推送播放。截至10月7日,总点击量达到19亿次。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司统计,在68条短视频中,有22条来自电视端内容。
此次活动推出的第一条短视频——《彩色新中国!开国大典彩色影像首次正式公开》节选自上海广播电视台真实传媒有限公司制作的纪录片《彩色新中国》,在上线的1小时内,视频点击量破千万,24小时点击量超过6000万。北京卫视摄制的国庆快闪活动被剪辑成了短视频《天安门广场数万人表白祖国》,在抖音上收获了222.5万的点赞量。节取自理论实践探访节目《思想的田野》的《思想的田野之山水间的美食》、从电视剧《外交风云》剪辑的《共和国外交风云》和《可爱的中国》《跨越时空的回信》《国家记忆》《大国工匠》《闪亮的名字》《早餐中国》《开学第一课》等影视节目的短视频一起,唱响了正能量主旋律之歌。
由此可见,媒体制作的大量优质内容,都是值得好好打磨的“IP”。但“浓缩”并非易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韧劲,也需要巧劲。
纪录片《长江之恋》总策划、SMG纪录片中心主任李逸介绍,“为了从超过1000小时的4K素材中截取1分钟壮美长江的画面,制作团队选取了由清晨到深夜作为时间线,由青海到上海作为空间线,感性又有条理地展现了长江之美”。在经过反复选择、剪辑、修改后,这条1分钟短视频的传播之快、范围之广超出了李逸和团队的预期,同时也增加了大众对纪录片《长江之恋》的关注。
小切口轻体量,宏大叙事创新表达方式
在中宣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指导下,由江苏广播电视总台承制的纪录片《淮海战役启示录》播出期间,为强化融媒体传播,摄制组精心制作了《81岁的妹妹 20岁的哥哥》《我的爷爷是英雄》《迟到70年的祭奠》等20多条时长1到3分钟的短视频,在各大新媒体平台被广泛分发。据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陈辉介绍,“经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协调,摄制组与今日头条进行了深度合作。在拍摄阶段,‘头条寻人’项目为摄制组提供了烈士或民工亲属的寻亲线索,在播出期间,今日头条平台又对相关短视频进行推广。这些短视频,让一些在片中无法展开的故事得以完整呈现,切口小、情感表达细腻,更适合新媒体端的传播,为革命历史题材纪录片的融媒体传播作出了有益探索”。
革命历史题材作品,需要宏大叙事,也需要小切口、轻体量的表达。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3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短视频用户占78%,这两个数据正凸显着短视频背后的强大力量储备。这也给平台方指明了思维拓展的方向,一方面电视台的优质内容需要向多端口分发,引起传播上的“裂”;另一方面,互联网平台也亟需优质内容打造有价值的网络空间,形成正能量的“合”。
同样作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扶持项目,由浙江卫视制作的纪录片《戚继光》不仅在电视端获得关注,在微博、B站等社区也引起热议。2019年10月14日,浙江卫视中国蓝微信公众号推送了《戚继光》中“鸳鸯阵”相关视频,当晚22:00,“学习强国”平台在首页推荐,次日中午点赞人数突破20万;11月3日晚,国家博物馆著名网红讲解员“河森堡”配文转发了这段定格动画,由此引发微博用户的广泛观看,在一天时间内,微博播放量突破200万次。
好故事,需要被讲好也需要被传播好。在传播过程中,用户的自动转发、评论正形成新的内容衍生品,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火热的流量背后,实则是大屏思维、小屏思维被打通后,内容为王的新体现。
如今,纪录片《戚继光》得到了1.6万B站网友收藏,并收获了9.8的高评分。关于短视频传播对节目的“反哺”作用,《戚继光》总导演王欣深有感触,“短视频产品通过多渠道、有针对性的分发,极大地调动了受众对纪录片本身的好奇心,比如‘鸳鸯阵’在微博引发热议后,B站的观看人数也迅速增加”。
将电视媒体的内容价值快速延伸到移动端等新媒体上,让不同受众群体都能找到兴趣点、共情点,不仅扩大优质内容的传播,更凝聚起磅礴的中国力量。内容的多元开发,呈现方式的创新交融,正让台、网、端的“升级”拥有更多想象空间。互联网这一最大变量,正随着平台间找到观众与用户的“最大公约数”而变成最大增量。
(作者:牛春颖,系《广电时评》执行主编,作者:曾宇衡,系《广电时评》记者)